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但我如今留下记录,也许可以让我们的后人,少走一点弯路。
那么只有一点呢。
那也是我王祯今日之功。
明代。
徐光启眉目温和地听着姜海蓝絮絮叨叨因为种地的人少了,山林里杂草、藤蔓疯长,堵住了曾经穿过山林的山路。
他微微一笑,轻声念道,“……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
这个道理,千百年前孟子就已经说过了。
这千百年,历朝历代的人们,难道就没有人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吗?
只是,做不到而已。
但偏偏……徐光启望着天幕,目光深邃,偏偏天幕之上那个世界,让他看到了。
那么,你能不能让我知道,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作者有话要说:
1、[1]《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采蘑菇的小姑娘》、《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2]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第52章山林田土二
天幕上那个世界的人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姜海蓝好(fei)为(hua)人(duo)师,语气愉快地BB道,“这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类活动的减少,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成长。”
“寨子上的人们不进山林里砍柴了,不去山林里放牛了,一年四季不穿过小路去种地了,那些藤藤草草自然就长起来了。”
姜海蓝笑了笑,“为什么大家不进山了呢?因为大家去外地打工了。”
“当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地得到的收入,不如在外面打工一个月赚的钱多,那大家自然会选择去外面打工。”
“当口袋里有足够的钱,煮饭、炒菜、烧水、取暖,可以用电,可以买蜂窝煤、钢炭,可以用沼气、煤气、天然气、液化气……那大家自然不会再进山砍柴。”
姜海蓝抬眼望向远处的山林,一大片一大片苍绿色的树林印入眼底。
她故作深沉地说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但是,有工业化,才有绿水青山。”
——
各大平行时空的有识之士露出了惊愕的表情。
现代人总有一个误解,以为古代没有发展近现代的工业,没有城市化带来的破坏,到处都是青山绿水。
但事实上,自隋末唐初起,就已经出现了森林枯竭的征兆。
明朝不止有小冰期,也有林木稀少、山脉光秃。
清朝就更不用说了,清末民初的老照片为证。
所以,唐末朱温拆长安的建筑获取木材来建洛阳,北宋初年去陇山以西的森林里砍木头供汴京建房屋,明朝朱棣去湖广、四川的深山老林砍巨木运回京师修紫禁城,明万历年间的播州土司杨应龙献好木材七十棵受赐飞鱼服和都指挥使职……
森林枯竭、水土流失,已有千百年之久。
历朝历代的有识之士也都很清楚。
但是没办法。
“当然没办法。”
明朝位面。
明成祖时期。
朱棣双手一摊,露出一个无奈的表情,“煮饭、烧水、取暖,修房子、打家具,造车、造兵器,建桥,修陵寝……哪一样不需要砍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