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晨阳初照,满空朝霞,整个长安城,一百零八坊门处都停留不少人,有商贩推车的,也有樵夫要出城耕作的,还有一些衙役要去部门当差勾当的,一些瓦子内的工匠们也是人声鼎沸,使得京城一大早就散发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一日,轮到三天一期的朝会,罗昭云与文武大臣聚集在勤政大殿上,议论文武朝政之事。
主要围绕的,无非是几点,完善当朝颁布的律令格式,彻底取代隋代的律法等,其次,郡州县制,是否该取消,以州县两级为主,但诸多州需要设置一道,建立道科提督,监督州县。
还有税收问题,土地丈量问题一大堆。
罗昭云算是发现了,在朝堂上没必要让大家事事讨论,因为人多了,反而不好拟定成事,每个人都有想法,东一句,西一句,观点各异,而且有些官员有矛盾,尽管还没形成党争,但是如果跟自己有私怨的官员提出观点,那么他不论正确与否,肯定会反对,故意拆台。
所以朝堂之上,文武官员聚集在一起,要兼顾各方面利益,需要君王懂得平衡、掣肘的手段,绝非一言堂就能搞定的。
政治,从来都是交换与妥协。
付出一些东西,得到回报,赚取更大的利益,平衡各方的关系,共同把朝廷这个国家机器运转好。
罗昭云听着大臣们相互议论,各抒己见,心中在默默想着,以后重要决策,要着急三省六部主要负责官员,与政事堂的同平章事、参知政事,共同决议,然后再拿到朝堂上走个参议过程,没有重大问题,就拍板执行了。
这时候,吏部尚书杜如晦,兼翰林院下资政殿学士,站出来拱手道:“启奏陛下,今年的春闱之后,众多应试通过的进士们,共四十五人,已经在吏部登记在册,学习新政一个月有余,可以补实缺位,或在京城任官,或发放州县担任地方官员,名册与职务已经在吏部拟定,请陛下过目。”
罗昭云微微点头,朝着宦官总管点了点头,名册被呈递上来。
他快速扫了一眼名册,这些中进士的生员们,有一半来自寒门,一半来自勋贵门阀,比例相差不大,虽然寒门士子在全国人数较多,但是由于这年头没有活字印刷术,纸张也昂贵,所以寒门的学子们在战乱中,可能连诸子书籍都凑不齐,更别说复习到位了。
门阀的贵族子弟,既有私塾教喻的传授,又大部分进入太学院进修,掌握时政,接触上层社会的许多观点,视野开阔,所以在考试中,还是能够占据许多优势。
官职补缺任用方面,也大多是寒门子弟外放地方,勋贵子弟留置京师,虽然符合目前你的形势,但是对于长久而言,不利于打压门阀势力,京城内的读书人、后起之秀,还是多与出身勋贵有关系,这不是罗昭云想要看到的。
“恩,从前十名里,留下三个外地的进士,留在京师,进入翰林院任编修,了解一下朝堂规矩和新颁政令,日后再做它用,其它无疑义。”
罗昭云并不做大调整,因为这是大华第一次科举,不论是正规性,还是人数上,考试内容上,都没有达到他的满意,所以,没必要在这里面细扣了。
“臣明白。”
杜如晦拱手施礼,退回了文官尚书班列。
罗昭云扫过大殿众官员后,目光看向礼部尚书温彦博,询问道:“温尚书,上次朕交待的科举新制,是否拟定出来了?”
温彦博被皇帝点名了,立即站出来拱手道:“回陛下,基本拟定出来了,按照陛下出征前所交待的圣意,新的科举制度,打破前朝的惯例,扩大了招生比例,同时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在乡试之前,各县城的散户读书人、学府童生,举行一次摸底考试,也是基础考试,过线者称为秀才,有了进一步考试的资格。
然后各县城、州城的秀才,聚集在郡下治所的郡城参加考试,便是乡试,定在每年八月份,也名‘秋闱’,考过者为举人。
“各地举人需要再入京赶考,朝廷建立主考贡院,在开春二月进行‘春闱’考试,通过者可称贡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