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

第三十二章 收服天河村(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杨天道:“等天河村归附之后,我有一个计划要实施,只要计划成功,我们村庄就会实力大增。

这样我们就能应对升级村庄的所有威胁。

……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将基础打好,这个谷地是我们的大本营,我们完全可以将其打造成一个生产基地,而不用担心被别人破坏。

这样一来,我们的各种生产类建筑还是太少,每天的产量太低,无法形成经济效益。

而且我们的私塾等级太低,还无法尽可能的提升那些技术人才的职业等级,这也是必须尽快解决的。

以后这段时间刷新出来的s级村民,全部充当领地内的技术性人才。

任何一个人领悟技能,就立刻给他建立起生产建筑。”

王老点了点头。

第二日上午,看到孙淼一行终于回到村子,杨天立马带着王老去了天河村。

这可是系统任务,没有任何意外,天河村的村长杜朝元立马归顺了杨天,杨天也得到了自己第一个附属村落。

杨天看了看天河村的属性:村名:天河村(隶属于白云村)等级:二级现有居民:298400现有军队:26民心:88治安:90特殊属性:无现有资源:粮食3734单位,石料566单位,木料340单位,钱币6585铜币,铁矿253,皮甲32,铁剑25,长枪31,木弓12。

升级所需资源:粮食1000单位,石料1000单位,木料1000单位,钱币5000。

村庄面积:2平方公里领地面积:30平方公里现有建筑:1216(升级所需建筑)村长办公室,民房,中级杂货铺,初级裁缝铺,初级铁匠铺,初级木工房,初级军营,初级医馆,初级私塾,栅栏,哨塔,饲养场,可建建筑:初级私塾,初级……(详细资料后面介绍)杨天看了一下,砸吧了几下嘴巴,这二级村落可真够寒颤的,比自己那一级村庄都差了老大一截。

他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自己上一世建的二级村落估计还不是这个样子?现在埋汰别人还真有点说不过去。

不过看了看那村庄等级二级,杨天真有些心惊胆战,幸好高阶位的建村令领地面积增加只属于隐藏属性,只对单个村庄的领地产生效果,而不像特殊属性那样作用于整个属于玩家的领地。

不然杨天现在就得面对数个大型中级营地的威胁了。

这村子的民心和治安真够高的,看来这杜朝元是一把好手,打开杜朝元的属性面板:姓名:杜朝元资质:ss职业:特级文官声望:0身份:天河村村长功勋:0忠诚:82等级:0级(0200)统帅:5武力:3智力:10政治:10特长:教化(教化村民,逐渐提高领地内的民心和治安)技能:游说:增加每天流民的刷新数量10,特殊属性npc出现的几率增加1激励:提高村民工作积极性,增加领地内村民的工作效率10利诱:以金钱诱惑别人,可对敌对和中立阵营使用,可使对方10人口发生叛变,对中立阵营使用会引起该阵营敌意。

使用成功后,系统强制性扣除100铜币人。

冷却时间三天。

装备:逍遥扇,黄金装备,附带属性:装备此扇,能大增其魅力,增加他人好感,可使利诱、诈降等技能强制性扣除的金钱消耗减半。

非常无耻!

看到利诱的技能后,杨天如此感慨,这不是鼓励买卖人口吗?不过就是每人一百铜币的价格太贵了,以现在的大多数村落来说,钱币来源就只是出售装备或者金疮药。

而这些东西都是村庄内的生活类npc生产的。

按照以后铁剑的价格150铜币计算,如果市场的远程交易功能还存在,扣除成本玩家能赚到100铜币。

一个村庄的初级铁匠铺,满打满算,每天也就能生产20把铁剑,这还是资源充足,人手充足的情况下,估计在前期没几个人能奢侈到每个生产建筑内都塞满学徒。

而且生产的装备还得留一部分自用,赚取的钱币还得继续建筑新的建筑物。

所以一个铁匠铺每天能给玩家最后剩下的钱币估计只有五六百枚,其他的建筑物的盈利还比不上铁匠铺。

似乎算起来三天时间也有七八千枚的铜币吧!

足够诱降几十号人了,这可比村庄每天的流民刷新量高多了。

但你要按照这种模式发展下去,估计等待的只有被消灭。

系统城市里也会限量出售各种等级的常规图纸或技能书。

各种初级技能书10银(1000铜币),中级建筑图纸是1金一张,高级建筑图纸是10金一张,特级建筑图纸是100金一张,终极的达到了1000金。

技能书也与建筑图纸同样的价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综艺上,我专戳主角团的肺管子夜色之下传奇驭灵师:出金真的很难吗?校花的全能保安职场红人轻狂小毒妃步步生莲人在死牢马甲成圣网游之三国王者斗罗之修罗天使都市至强者降临仙父女明星的贴身保镖傲世九重天武道成圣:从皇家禁地开始剑中仙我在士兵突击当特种兵炮灰攻略名门挚爱:帝少的千亿宠儿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从领主到维度魔神神诡世界修仙从制符开始仙路春秋囤货重生,娇知青在七零被糙汉宠爆了过气武林高手重生三十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