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nbsp;nbsp;nbsp;nbsp;当娄室收到宋军的布防图时,是产生过怀疑的。
这么简单就能得到的布防图,会是真的吗?
nbsp;nbsp;nbsp;nbsp;他写信给朝廷,问询此次斡鲁别出使的内情。
兀术于是亲自将自己的计划透露给娄室,并希望他能够抓住时机配合朝廷的动作。
一旦宋国内部出现反对赵官家的声浪,就趁机大举进攻。
当然这个时机不能靠被动等待,需要娄室将军自己把握。
nbsp;nbsp;nbsp;nbsp;娄室没有轻易相信四太子画出的大饼,而是耐心等待起来。
如果真的能够通过这种手段破坏大宋内部的团结,那么燕山府迟早会露出破绽……
nbsp;nbsp;nbsp;nbsp;太上皇的血书被斡鲁别一路招摇传遍了天下,官员百姓们无不热泪盈眶,太上皇他真的,我哭死!
官员当中呼吁官家答应金国条件,迎回二圣的声浪愈发高涨,而这样的东京在斡鲁别看来就是自家四太子的计谋生效了啊!
不由大喜过望连忙向金国传递此消息。
nbsp;nbsp;nbsp;nbsp;收到消息,完颜兀术心中底气十足,在又一次宋金的谈判当中,强硬要求宋国不仅要放三太子宗辅回国、送回二太子宗望的尸首,还必须从南京路撤军……
nbsp;nbsp;nbsp;nbsp;这回谈判,金国彻底占据上风,毕竟他连大宋太上皇赵佶的耳朵都祭出来了,大宋的官家迫于忠君仁孝的基本思想,必须做出让步。
nbsp;nbsp;nbsp;nbsp;幕后操使谈判的赵官家赵芫:“金国无耻残酷,我却不能做个不孝的败类。
答应他们的要求吧。”
nbsp;nbsp;nbsp;nbsp;府通判张忠嗣和军使张敦负责前往金国的谈判事宜,从郭知府这里得到官家的命令后,两人既是打心底松了口气,又忧虑紧张。
放松是因为官家最终选择了保全孝道,这是绝对正确的选择,忧虑是因为一旦同意金国的条件,燕山府则危在旦夕。
nbsp;nbsp;nbsp;nbsp;“唉,有什么办法呢,金人阴险歹毒,以太上皇相要挟,官家若想坐稳皇位,免不了受到辖制。
还是赶快迎回二圣,方可解决后顾之忧。”
张忠嗣摇头叹息。
nbsp;nbsp;nbsp;nbsp;张敦嘴上迎合,心中却不以为意,反而神游天外一般思索着其他的问题。
nbsp;nbsp;nbsp;nbsp;见张敦如此散漫,张忠嗣恨铁不成钢,这小子,往日看着正直又忠君,临到大事就露出马脚,不堪大任!
心说看来谈判的重任还得压在本官一人肩上才行!
nbsp;nbsp;nbsp;nbsp;两人抵达金国上京,迎接他们的金国官员有意带他们观看金国的治理成果,若能在两人心中埋下‘金国其实也不错’的种子就很好,若不能,也可以给宋廷官员施加压力:你看我们治理的这么好,国家越发强盛,你们宋国最好悠着点,别胆大包天敢和我们作对!
nbsp;nbsp;nbsp;nbsp;对此,张忠嗣面上冷哼,这些还不是依靠汉臣才能达成的成果,女真人自己满脑子只有烧杀抢掠,哪知道什么时候该重农桑,什么时候该赈灾,什么时候该赦免有罪之人拉拢人心。
不过不屑一顾的同时,张忠嗣内心却仍出现了裂痕,觉得金国统治者虽野蛮,但懂得重用有能力的汉臣,其实也不是全无优点的嘛。
nbsp;nbsp;nbsp;nbsp;张忠嗣这个人,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投降了金人,并靠着出卖燕京也就是燕山府,一路做到了金国中书枢密院事。
先是归宋,后又叛宋降金。
是以,本是三心二意之人,便容易被利诱。
nbsp;nbsp;nbsp;nbsp;这样的人,对谁都不能绝对衷心,郭孝友有意挑选他来进行宋金谈判,而后辅以衷心的张敦。
张忠嗣以为自己肩扛重任,却不知身边看似没用的张敦早就接到了个不得了的任务。
nbsp;nbsp;nbsp;nbsp;张敦此人同样是燕云汉人,燕山府八州归宋后,转而成为了大宋的官员,但与张忠嗣不同,他对赵官家的衷心十分坚固。
在张敦看来,燕云地区的百姓之所以收到庇护,功劳完全属于武德帝姬、今赵官家赵芫,当年她守住了燕云,没叫金人夺走。
保住了张觉,和被张觉救下的百姓。
如今又将金国十五万大军歼灭。
大宋的官家,自此成为他张敦心中的信仰、战神。
nbsp;nbsp;nbsp;nbsp;想到临行前,郭知府与自己的密谈。
官家仁孝,被金国的阴谋所辖制,他们做臣子的应当拿出担当来。
官家不能做的,臣子应当为其做好,不能为了追求好的名声,而陷家国于不义。
nbsp;nbsp;nbsp;nbsp;现在的情形,如何叫陷家国于不义?太上皇一旦归宋,有极大可能对当今官家进行弹压,朝廷官员到底该听从太上皇的心意,还是当今官家的心意?到时候别有用心之人,定会借此扰乱朝堂,六贼之祸再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