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王邑分析,王莽出仕的障碍主要是没有重量级人物的举荐,虽然有一批儒学人士和朝野名流极力呼吁王莽复出,但这类舆论只会增加皇帝对王莽的疑窦。
因此唯一能借助的力量就是王政君,这个面子刘欣总是会给。
但王政君已经表示过王氏家族的目标是善终,王莽很扎眼,不必再出仕。
所以,她不太可能为王莽求情。
身为侍中,王邑发现刘欣与王政君之间几乎没什么直接往来。
除了重大礼仪的需要甚至很少见面。
他自告奋勇,对刘欣谎称是转达太皇太后的意图,希望王莽能恢复特进、给事中的职位待遇,从而可以列席中央的一些重要会议,并有资格出入禁中。
班固后来记录说:
哀帝复请之,事发觉。
太后为谢,上以太后故不忍诛之,左迁邑为西河属国都尉,削千户。
2
王邑敢假冒王政君的名义向皇帝为王莽求官,有两个条件:一是确信王政君不会帮忙,因为王政君如果能帮忙,王邑断不会走这步险棋;二是确信刘欣不会怀疑和追问,但事实相反,刘欣听说后,专程去见了王政君表示同意,王政君却说对此毫不知情。
所以,刘欣应是识破了王邑的意图,故意告诉王政君,让她自己处理。
亲侄子假冒自己的旨意,令王政君陷入两难,不处理是徇私枉法,处理又于心不忍,只得屈尊向刘欣道歉,请求宽恕王邑。
王邑矫旨欺君是可以视作谋反的,如果刘欣就此杀了他,能显示帝国法制的威严,但赦免他却更能显示皇帝的至高无上。
刘欣要的本不是王邑和王莽的性命,而是借此让王政君难堪,彰显自己的权力,所以他赦免了王邑,没有剥夺其爵位,只是将他逐出禁省,贬谪到西部边境做了属国都尉,这是一个职能与郡太守相似的官职,主要负责管理边境的少数民族事务,是个苦差事。
王邑被逐,说明刘欣不想起用王莽,但王莽依然幻想着重返政坛。
他或许认为,这件事情主要坏在王邑“矫旨”
上,而且索要的是恢复特进和给事中的待遇。
如果能光明正大地担任普通的公卿职位,皇帝未必不会答应。
等了很久,王莽终于等到一个机会。
他担任大司马时期的大司空、泛乡侯何武,在刘欣即位后一度被免,但在董贤的举荐下,近来重新担任了御史大夫。
此时,恰好太常一职空了出来。
太常掌管宗庙祭祀、典礼,管理博士,犹如现代的教育部和文化部,是尊贵的清要之职,被视为九卿之首。
王莽觉得这个职位太适合自己不过了,论资历,自己是列侯、前任大司马;论素质,自己少年时治过礼经,是儒学学者。
他私下里去找何武,请何武举荐自己担任太常。
何武自汉宣帝时入仕,以谨慎守法著称,他曾被刘欣下诏策免,刚刚通过董贤的关系重返政坛,对这位少年天子翻云覆雨的手腕有所领教,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皇帝对王氏家族的极端不信任,人尽皆知,何武决不会举荐王莽以贾祸,于是果断拒绝。
王莽不能理解何武的顾忌,对这位旧日同僚十分失望,甚至心存嫉恨。
毋庸讳言,王莽对重返仕途极度饥渴,甚至到了看不清局势的地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