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董仲舒、公孙弘、主父偃三人都是刘彻亲自提拔,既不属于前朝旧勋,也不是外戚贵胄,可以判断刘彻对他们是有期望的。
不久,江都王刘非突然给刘彻上了一封奏书,请求赋予他兵权,他要北上帮助皇帝去攻打匈奴。
此事令正在大力削藩的刘彻不太高兴,他当然拒绝了刘非的请求,可能也认为董仲舒的相国不太称职,就把他召回长安降为中大夫。
被召回的董仲舒,成了一个实际政治的失败者。
不仅废相的名声不好听,品秩也从真二千石降到比二千石。
当董仲舒以中大夫的身份进入郎中令官署时,中大夫主父偃、朱买臣等皆以复杂的目光注视着这位新同僚。
回到汉廷的董仲舒,渐渐看到一个与当年不一样的、更真实的公孙弘。
这是一个与叔孙通很相似,以儒学取媚帝王、缺乏刚毅之气的公孙弘,是被九十多岁的齐学宿儒辕固生斥为“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28的公孙弘,也是一个被朝中公认的贤臣如汲黯所排斥的公孙弘,他身为皇帝宠臣,却对皇帝那些有违君德的言行很少规劝,也没有建议皇帝更化改制。
另一方面,主父偃也把董仲舒视为敌手。
他没有料到,一个失职的废相,回到中央后竟然频频被皇帝召见,又是问前年夏天的下霜、五月的地震,又是问去年七月的大风,又是问今年夏天的大旱和蝗灾。
皇帝最近宠爱的一位棋友,叫吾丘寿王,还有太史令的儿子司马迁,皇帝竟然令他们都跟随董仲舒问学。
主父偃可能更担心董仲舒与公孙弘都是儒家,一旦联成声气,会给他的仕途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
他去董仲舒家,趁主人还没来的时机,刻意翻找书案,窃取了董仲舒的《灾异说》,书中记录的正是董仲舒当年任太常博士时向刘彻奏对辽东高庙和高祖便殿起火时的原稿,其中“阳失节,火灾出”
等文字历历在册。
主父偃将此书奏明皇帝,刘彻御览后,脸色不是很好看。
因为“阳失节”
就是说,那两次起火的原因在于皇帝。
刘彻相信灾异,但对借灾异批评皇帝是高度警惕的,他召集太常博士和弟子们都来讨论。
儒生们到了未央宫,主父偃把简册给博士和弟子传阅。
董仲舒的得意门生吕步舒是朝廷里说灾异的后起之秀,对此颇有发言权,他指出简册里有“阳失节”
的话,尤为大逆不道,认为说灾异者当死。
主父偃对吕步舒称道了一番,又听了其他人的意见,召见就结束了。
几天后,廷尉的虎狼之士闯进董仲舒宅邸,将董仲舒逮入廷尉狱。
一头雾水的董仲舒在狱中颇受了些苦,直到吕步舒哭着来探监,董仲舒才知道发生了什么,并觉得这次难逃一死。
一个人在死前会想什么呢?董仲舒或许会认识到:自己离权力中心其实很远,根本没有机会推动朝廷的更化改制。
他虽然在“天人三策”
里提出一整套方案,但都没有被皇帝采纳,也没有其他的大臣支持,更不必说驯服君王了。
在牢狱之灾中,更能深味儒生在权力斗争中的无力。
廷尉尚未审理董仲舒的案子,一道诏令下来,董仲舒免死,不知道是刘彻的恩赐还是公孙弘的相助。
董仲舒回家后,来不及给自己压惊,第一件事是把书案上所有言说灾异的简帛拿到庭院里一把火烧了。
阴阳灾异,确属天道,泄露天道,性命难保,今后还是只在心中说灾异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