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20
于是问题来了,今文经学虽然有一套政治哲学,却没有发展出付诸实践的具体办法,没有制礼作乐的“说明书”
。
这个问题早在汉武帝封禅泰山时就已存在。
皇帝都急眼了,儒生们还在吵仪式到底怎么搞,汉武帝一怒之下干脆照着自己的办法上山封禅了。
到了刘歆,这个问题更加急迫。
而古文经学比如《周官》,恰恰有关于儒家理想社会的制度设计,《左传》中也有一些春秋时期的史实,这些制度和史实,比起今文经学的“政治哲学”
显得更实在,不那么“务虚”
。
也正因此,比起今文经学尊孔子为“素王”
,古文学则更看重周公,因为周公制礼作乐。
而孔子呢,是传播周公的“先师”
。
一个把孔子看成是王,一个看成是师,差别不可谓不大。
而一旦认定周公的地位更重要,那就给汉朝的制礼作乐提供了依据。
王莽之所以在后来要当汉朝的周公,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因此,利用古文学来实现儒家理想,就成了一条可以探索的道路。
尤其对“有想法”
的年轻儒生,比如刘歆、桓谭,包括王莽,更有吸引力21。
刘歆陪父亲在天禄阁校书时,偶然发现一套古文书写的《左传》,不禁欣喜若狂。
《左传》原本不算儒经,据说是和孔子同时的左丘明所撰,是一部单独的史书,并非孔子《春秋》的“传”
,所以时人称之为《左氏春秋》。
在此之前,刘歆主要跟父亲学《穀梁传》,已经烂熟于胸。
发现古文《左氏春秋》后,他爱不释手,听说丞相翟方进通《左氏春秋》,就赶忙去拜师学习。
翟方进是通今文经学的,怎么也通《左氏春秋》呢?这要从汉初说起。
张苍、贾谊等从前人那里传习了《左氏春秋》,又一代代直传到一个叫作尹更始的人。
尹更始传给了儿子、翟方进和另一个叫作胡常的人。
胡常有个徒孙叫陈钦,王莽又跟着陈钦学《左氏春秋》。
当然,不能说刘歆是王莽的祖师叔,因为这种传习是你跟着我学,我跟着你学,大家同一时期各自在学。
真正重要的是,由贾谊传下来的《左氏春秋》,几经传抄,应该是用汉代的“今文”
书写的,也就是说,所谓的今文经学、古文学虽然名称源于文字书写,但这两个名称确立后,关键的问题就不再是文字,而是看是否立于学官,是否属于官方儒学,以及不同的经学品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