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当初胤朝乃是臣子反叛才致使国灭,先祖亦是反叛臣子之一,鉴于胤朝之镜遂加设官员互相监督。
然悠悠近百年,弊端愈显,冗员积疴,费力费财,朝廷已入不敷出,又有连年征战乃是外强中干。
而此时夏国正是一个转折,废弃之前的一职多员,既可以减少冗积,又可以令出即行。”
“这么做朝堂绝不会同意,这几日孤被吵得头痛,几方人各有见解。
海相本就不同意留下他们,现在反而放回许以高官,岂不是叫人来叛孤吗?”
“父王,此一时彼一时。
长久放纵人的野心就会增长,长久压制就会束其决断。
内有积疴,外有强敌,若还像之前那般,打下来的夏国又靠什么自救?”
“可是,”
熙王仍有所顾虑,“若无高位便不能治国,还谈什么才学?”
“贱不能临贵,贫不能役富,疏不能制亲,父王是要闵先生治国,如此治国之才都能相轻,那天下人又怎么看先生怎么看父王?”
“王儿怎么肯定他们能忠于孤,真的为孤治国安天下?”
“那要看父王怎么做了?”
“何解?”
百里弘深沉道:“熙国此次收了夏国,天下都在观望。
若父王能真心为夏民着想,善待夏臣并知人善用,那么天下百姓和贤士皆会赞扬。
届时就算攻打其他三国,百姓闻熙王贤自然不拒,贤士亦纷纷前来投靠。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当年夏王亲请闵先生,如此厚待,若父王失礼,岂不寒了他的心?先生自负清高,为名也好为忠也罢,绝不会为利而悖一个如此看重他的人。
请问父王要怎么才能让人死心踏地的为熙国尽力?”
熙王语不能对,内心甚感欣慰,久久才问到:“依你要怎么做?”
“卜吉日,焚香祷告,沐浴斋戒三日,亲送出城。
如此隆重,一来向天下宣告父王宽厚重视贤才,二来八荒闻知,届时就算他有异心也惧天下悠悠之口,不为须臾蝇利而毁名节。
夏国有先生坐镇,方可无后忧而平天下事。”
百里弘深从王宫出来时已然暮色沉沉,回府后经过浮墨苑瞥见灯影绰绰,顿足看了一会儿便走了。
就好像他始终对她有疑虑不能敞开心扉问她,她亦有不能宣之于口的秘密,两人在各自的疑心和戒心中守好阵地。
熙国朝堂炸开了锅,对于要放夏臣回窾城并让他们继续主政的消息大为惊骇。
他们可以接受败国的投降也可以接受败国的称臣,绝不能接受败国还能回去主政,名曰安民。
众朝臣以为灭了夏国就占了夏国的财富,夏国的一切都是他们的,现在他们要自救,好像打下夏国于他们而言并没什么利。
所以众人都反对起来,熙国官员多闹得也凶,但是真正能决定的还是熙王,他力排众议,让太史卜了吉日,设坛祷告,沐浴斋戒三日后亲送闵子几人出城。
在这之前他召了闵子谈策,两人围茶而坐,谈了一天一夜,从安民之道到强兵之计再到富国之策,口若悬河,不知疲倦,更加坚定熙王的决心。
是日,华盖簇簇,龙驾攒行,君臣相送城外凉亭。
闻雁鸣天际,人声鼎沸,响遏行云,又见旌旗飘飘,目不绝迹。
夏轻染亦在队伍中,她深知熙国此举的目的,这一切是她希望看到的,然后又是她最恨的地方。
夏国百姓靡费十年,如今有人能够给他们安定这是她希望看到的,她恨的是做这些事的不是她,而是仇人。
更恨的是她以后想要收复夏国得民心只怕更难。
熙王与闵子等人一一言别,众人拜礼后正欲走内侍前来急报,百里弘景和陆暗已从北门回宫,熙王有政事要议便率先回了王宫,留下百里弘深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