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唐烨接过本子,郑重地点头:“谢谢你愿意把你的疑问交给我。
这本身就是一种信仰的表现??相信知识可以带来改变,相信对话可以弥合分歧。”
几天后,唐烨在研究院办公室翻开那本笔记本,一页页读下去,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信仰的种子,已经在新一代人的心中悄然生根。
而他,也将继续前行,守护这份信仰,直到生命的尽头。
####(113)信仰的坚守
2040年深秋,唐烨接到中央办公厅的通知,要求他前往上海,参加一场关于“全球科技治理与国家安全”
的高层研讨会。
此次会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牵头,汇聚了来自科技部、外交部、军方、以及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顶尖专家。
会议背景复杂:近年来,随着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社会对科技伦理、数据主权、技术标准等问题的关注日益加剧。
一些国家以“国家安全”
为由,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实施制裁,并试图在国际组织中推动排他性的技术联盟。
唐烨深知,这不仅是一次政策讨论会,更是一场关于中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体系中话语权的战略博弈。
抵达上海后,他在下榻宾馆接见了几位来自研究院的年轻研究员,他们正在准备一份关于“技术主权与国际合作边界”
的内部报告。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西方国家在强调‘去风险化’的同时,其实是在构建一个以自身为中心的技术壁垒体系?”
唐烨翻阅着报告草稿,语气沉稳,“我们要做的,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塑造规则。”
一名研究员点头:“我们建议设立‘全球科技伦理委员会’,由中国联合东盟、非洲联盟、拉美国家共同发起,推动建立多边共享的技术评估机制。”
“很好。”
唐烨合上文件,“但还要加上一条??技术不能成为政治工具。
我们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任何国家都不能以技术优势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或进行经济胁迫。”
会议当天,唐烨作为主讲嘉宾之一,发表了题为《科技时代的全球治理:责任与担当》的主题演讲。
他指出:“科技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不应成为少数国家垄断权力的武器。
真正的科技安全,不是封闭自保,而是在开放合作中实现共赢。”
他的发言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代表频频点头,认为中国提出的方案更具包容性和现实可行性。
然而,也有部分西方观察员质疑这一提议的可操作性。
“唐先生,您是否意识到,许多国家并不具备足够的监管能力,如何确保这些机制不会被滥用?”
一位欧洲智库专家提问。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推动能力建设。”
唐烨回答,“中国愿意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更多国家提升科技治理水平,而不是让他们永远依赖别人的规则。”
会后,唐烨接受了BBC记者的采访。
“唐先生,您如何看待西方国家对中国科技崛起的担忧?”
“担忧可以理解,但不应成为遏制的理由。”
唐烨微笑道,“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为了取代谁,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世界。
我们追求的是公平竞争,而不是零和博弈。”
采访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了广泛讨论。
回到北京后,唐烨召集研究院领导班子开会。
“接下来,我们要做三件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