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手段渗透某些发展中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并暗示这可能构成潜在安全威胁。
尽管这份报告缺乏实质性证据,但很快就被一些西方媒体广泛引用,掀起新一轮对中国的“技术威胁论”
。
与此同时,国内网络上也开始出现针对唐烨的负面言论。
有人翻出他几年前在联合国的一次演讲片段,断章取义地指责他“美化西方制度”
,甚至有人公开呼吁“审查其政治立场”
。
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研究院内部也出现了分歧。
一部分人主张暂停“全球科技伦理委员会”
的筹备工作,以避风头;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应该正面回应质疑,继续推进项目。
唐烨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明确表态:“我们不能因为几句攻击就退缩。
真正的问题不是别人怎么说,而是我们有没有底气去证明自己的立场是正确的。”
他随即安排团队起草一份公开声明,详细阐述中国推动多边科技治理的初衷和原则,并邀请第三方专家进行联合论证。
声明发布后,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一些国际组织表示愿意参与讨论,也有不少国内学者公开支持唐烨的观点。
然而,风波并未就此平息。
一天晚上,唐烨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唐院长,我是办公厅张处长。
上级希望您近期减少对外发声,尤其是涉及科技外交的话题。”
“我知道了。”
唐烨语气平静,“但我还是要说一句,如果我们连表达观点的权利都没有了,那所谓的科技自信也就无从谈起。”
对方沉默了几秒,低声说道:“请您理解,这是当前形势下的必要调整。”
挂断电话后,唐烨坐在沙发上,久久未语。
林婉清走进来,看到他的神情,轻声问道:“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唐烨叹了口气:“他们想让我保持沉默。”
林婉清皱眉:“可您明明是在做正确的事。”
“有时候,正确并不等于安全。”
唐烨苦笑道,“但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有人去做。”
####(117)信仰的觉醒
就在唐烨面临内外夹击之时,一封来自清华大学的邮件悄然改变了局势。
发信人是一位名叫陈昊的年轻人,曾是“全球治理人才培育计划”
的学员。
他在邮件中写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