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有人支持他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认为这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必经之路;也有人质疑他在国际事务中“过于理想化”
,甚至有人暗示他“偏离了国家利益”
。
面对这些声音,唐烨没有退缩。
他深知,真正的改革者从来不会被一时的风浪吓倒。
他更清楚,自己所坚持的,并不是某种空洞的理想主义,而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战略选择。
“如果我们不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就只能被动接受别人的规则。”
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坚定地说,“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关乎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在全球科技体系中的位置。”
林婉清在一旁默默记录,她看着唐烨坚定的眼神,心中充满敬意。
她知道,导师正站在风口浪尖之上,但他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
几天后,唐烨收到了一封来自日内瓦的邮件??那是他多年前在联合国推动“全球网络道德宪章”
时结识的一位非洲外交官发来的。
>“亲爱的唐先生,”
>
>“我刚刚读到您关于‘技术不应成为政治工具’的演讲稿,深受启发。
正如您所说,科技的发展应该服务于全人类,而不是成为某些国家打压他国的武器。”
>
>“我们非洲联盟正在筹备一项新的科技合作计划,旨在提升本地科研能力,并促进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交流。
如果您愿意担任顾问,我们将倍感荣幸。”
>
>“我相信,您的理念终将赢得世界的认可。”
唐烨看完这封信,轻轻合上笔记本电脑,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他知道,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哪怕在国内遭遇误解,但在国际舞台上,依然有人愿意倾听、愿意行动。
第二天,他召集研究院领导班子开会。
“我们要做两件事。”
他开门见山,“第一,正式成立‘全球科技伦理委员会’筹备办公室,由林婉清负责统筹协调;第二,启动‘青年科技外交官’培养计划,选拔一批既懂技术又具备国际视野的年轻人,让他们参与全球谈判与规则制定。”
林婉清听后立即表态:“我会全力推进这两项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落地。”
会议结束后,一位研究员忍不住问:“唐院长,现在国内舆论环境如此复杂,我们真的还能继续推进这些国际合作项目吗?”
唐烨微微一笑:“正因为复杂,才更需要我们去做。
如果每个人都选择沉默,那这个世界就会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分裂。”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我们不能让恐惧主导决策。
真正的大国自信,是敢于开放、敢于对话、敢于承担责任。”
####(119)信仰的回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