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唐烨微微一笑:“所以我们要低调推进,不炒作、不宣传,只做实事。”
会议结束后,林婉清找到唐烨,低声问道:“您真的准备一直这样默默做事吗?”
唐烨看着她,语气温和而坚定:“信仰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用来坚持的。
只要方向正确,哪怕走得慢一点,也要走下去。”
林婉清点点头,心中充满敬意。
几天后,唐烨亲自带队前往云南,考察一项与东盟国家合作的农业科技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智能灌溉系统提升东南亚地区的粮食产量,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
虽然技术并不复杂,但对当地农民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福音。
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唐烨一行人参观了一个试验田,并与几位农民进行了座谈。
“以前我们种地全凭经验,旱季缺水,雨季又怕淹。”
一位年长的农民感慨道,“现在有了这套系统,用水量减少了四成,收成反而增加了两成。”
唐烨听后非常欣慰:“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它不该只是少数人的专利,而应该是所有人的福祉。”
回程途中,林婉清忍不住问:“导师,您觉得这样的项目真的能改变世界吗?”
唐烨望着窗外连绵起伏的群山,缓缓说道:“也许不能立刻改变什么,但至少,它能让更多人相信:科技可以带来希望,而不是恐惧。”
林婉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几天后,唐烨收到了一封来自日内瓦的正式邀请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希望他担任即将成立的“国际科技伦理咨询委员会”
顾问。
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职位,意味着国际社会对他在科技伦理领域的长期努力的认可。
唐烨没有立即回复,而是将邀请函交给林婉清:“你怎么看?”
林婉清仔细阅读完文件,郑重地说:“如果您接受这个职位,势必会再次引发国内舆论的关注。
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国立场的机会。”
唐烨微微一笑:“你越来越有政治嗅觉了。”
林婉清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只是站在您的肩膀上看问题罢了。”
唐烨沉思良久,最终决定接受邀请,并附上一份详细的履职计划书。
他在信中写道: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一直坚信,技术的进步应当服务于人类共同利益,而不是成为分裂世界的工具。
我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推动更多务实合作,让科技真正成为连接各国人民的桥梁。”
>
>“我期待与各位同仁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包容、可持续的全球科技治理体系。”
这封信很快被公开发布,引发了广泛讨论。
一些国际媒体称赞唐烨“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无国界的理念”
,也有不少国内学者表示支持。
然而,质疑的声音依旧存在。
有人在网络上发帖,称唐烨“已被西方势力收买”
,甚至有人翻出他多年前在欧洲留学的经历,试图证明他“不够忠诚”
。
面对这些攻击,唐烨选择保持沉默。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永远沉默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