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他在信中写道: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一直坚信,技术的进步应当服务于人类共同利益,而不是成为分裂世界的工具。
我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推动更多务实合作,让科技真正成为连接各国人民的桥梁。”
>
>“我期待与各位同仁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包容、可持续的全球科技治理体系。”
这封信很快被公开发布,引发了广泛讨论。
一些国际媒体称赞唐烨“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无国界的理念”
,也有不少国内学者表示支持。
然而,质疑的声音依旧存在。
有人在网络上发帖,称唐烨“已被西方势力收买”
,甚至有人翻出他多年前在欧洲留学的经历,试图证明他“不够忠诚”
。
面对这些攻击,唐烨选择保持沉默。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永远沉默下去。
几天后,他决定写一篇署名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
这篇文章题为《科技时代的责任与担当》,全文长达五千余字,详细阐述了他对全球科技治理的理解与展望。
他在文中写道:
>“科技的发展不应成为少数国家垄断权力的工具,而应成为全人类共享的财富。
我们必须打破‘零和博弈’的思维定式,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公平的全球科技合作机制。”
>
>“真正的大国自信,不是盲目排外,而是敢于开放、敢于对话、敢于承担责任。
我们要做的,不是对抗,而是引领。”
这篇长文一经刊发,迅速引发广泛关注。
许多国际学术机构纷纷转发,并组织专题讨论。
而在国内,这篇文章也引发了强烈反响。
一些高层领导私下表示赞赏,认为唐烨“说出了很多人想说但不敢说的话”
。
但也有一些保守派人士对他提出批评,认为他在“过度迎合西方口味”
。
面对这一切,唐烨依旧保持冷静。
他知道,真正的改革者,从来不会因为一时的风浪而动摇信念。
因为他始终记得一句话:
“当你知道你做的事情是为了别人,而不是为了自己,那种孤独就会变成一种力量。”
如今,他依然坚守着这份信仰,哪怕前方荆棘密布,他也从未动摇。
因为他知道,真正的信仰,从来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而他,将继续前行,直到生命的尽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