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他说得直白,语气却不激烈,反而带着一种冷静的剖析感。
“所以,我认为,未来的改革方向,应该围绕三个核心展开:第一,建立全国统一的科研信息共享平台;第二,完善青年科学家的长期培养机制;第三,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会场上一片沉默,有人低头记录,有人若有所思。
主持人打了个圆场:“唐院长的观点很有启发性,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不过,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推进起来确实不容易。”
唐烨点头:“我理解。
但正因为不容易,才更需要有人去尝试。
我不是来抱怨体制的,我是来提出解决方案的。”
会议结束后,一位中年干部主动走过来,低声说道:“唐院长,您的发言很有分量。
高层对您一直很关注,希望您能多提建设性意见。”
唐烨微笑回应:“我会的。”
走出会议室,天色已晚。
林婉清已经在门口等候,手里拿着最新的舆情简报。
“导师,网上又出现了一些新动向。”
她递上资料,“有人开始质疑您在日内瓦峰会上的演讲内容,甚至有人说您是在为西方势力站台。”
唐烨接过简报,眉头微皱:“又是这些人?他们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把我从舆论上拉下水。”
林婉清叹道:“现在网络环境复杂,稍有不慎就会被利用。
您要不要考虑低调一些?至少在风头过去之前,不要发表太激进的观点。”
唐烨沉思片刻,摇头道:“不行。
如果我现在退缩了,那就等于承认自己做错了。
我不会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得逞。”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相反,我要更主动地发声。
只有让更多人了解真相,才能真正破除谣言。”
几天后,唐烨接受了一家主流媒体的专访。
在镜头前,他毫不避讳地谈到了当前科研环境的问题,也坦然回应了外界对他的质疑。
“我不怕批评,但我害怕误解。”
他在采访中说道,“科技的发展需要开放的思维,也需要理性的讨论。
如果我们连基本的信任都失去了,那还谈什么创新?”
“我始终相信,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我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中国科技事业的进步,而不是为了取悦谁。”
采访播出后,反响热烈。
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撰文支持唐烨的观点,认为他敢于直言、勇于担当,是中国科研界难得的声音。
然而,就在舆论逐渐转向正面时,一封匿名信再次出现在唐烨的邮箱里。
信的内容只有短短一句话:
“你以为你能改变世界,其实你只是别人棋盘上的一颗子。”
唐烨看完信,神色未变,只是将信件随手放进抽屉里。
林婉清看到后,忍不住问道:“导师,您不生气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