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甚至有人翻出多年前他在南方某省任职期间的一些旧账,试图制造更大舆论压力。
林婉清焦急地找到唐烨:“这次动静不小,你得想办法自证清白。”
唐烨神色平静,却目光坚定:“我不怕查,只怕真相被掩盖。”
他第一时间整理了所有涉及该项目的会议记录、批示文件以及专家评审意见,提交给调查组,并主动接受问询。
调查持续了一个月,最终结果出炉:该项目确实存在管理漏洞,个别责任人已被依法处理,但未发现唐烨本人有任何不当行为。
相反,调查报告特别指出,唐烨曾多次在会议上强调“要严格把控项目质量,防止资源浪费”
,并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科技项目的风险防控机制。
真相大白后,舆论迅速反转。
多家主流媒体刊文支持唐烨的改革方向,并呼吁建立更完善的科技项目监督体系。
唐烨没有沉浸在短暂的胜利中,而是趁势推动出台了《科技项目绩效问责机制》,明确要求所有重大科技项目的负责人必须签署责任书,并建立终身追责制度,确保科技改革不走偏、不变质。
“我们要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科技生态。”
他在一次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强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兴邦、改革为民的目标。”
这一年,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基层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历史新高。
站在北京高楼之上,唐烨望着远方灯火通明的城市,心中充满感慨。
他知道,自己走过的每一步,都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与希望。
他翻开笔记本,写下最后一句话:
**“步步高升,不只是职务的晋升,更是思想的升华;初心如磐,方能在风雨中砥砺前行。”
**
夜色渐深,星光璀璨,仿佛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转眼进入次年春天,唐烨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又一个重要节点??中央决定组建国家科技创新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国科技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唐烨被提名为委员会副主任人选,负责具体事务推进。
这一任命,既是对他多年改革成果的认可,也是对他能力的高度信任。
但他清楚,这同样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
上任伊始,唐烨便着手推动一系列战略性举措。
他提出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平台”
,整合中科院、工程院、重点高校、龙头企业等多方资源,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展开联合攻关。
与此同时,他还力主设立“国家青年科学家成长基金”
,专门用于支持35岁以下具有突出潜力的科研人才,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我们要为年轻人创造更多机会。”
他在一次座谈会上说道,“未来的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他的提议很快获得高层支持,并在当年财政预算中得以体现。
该基金设立后,短短几个月内就收到上万份申请,最终资助了数百名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国家级重大项目的核心骨干。
然而,正当一切顺利推进之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
受全球供应链重组、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等因素影响,中国科技企业在海外遭遇前所未有的打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
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种背景下,唐烨果断建议启动“科技自主可控三年行动计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