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宝珠一说,家里人都觉得这法子可行。
只是想的太好,虽说这宅院是甄家置下的,但却不能院里房屋却不能随意乱改,否则被人告到衙门怕是要吃官司。
一家人只得歇了再多起几间房的心思,这几日只请了人来将宅子打个隔断,分成两个小宅院,甄家住的这头要小些。
另一间院子大的多,屋后新搭了茅厕,前头又起了间新灶屋。
这附近住的都是有头脸的门户,若在那些三教九流混杂的街巷里,院里乱哄哄住了一堆人这也正常,更有甚者在院外都搭了棚子,有一日没一日的租给初来汴京的穷人歇脚,衙门若来人,自家拆了应付,等官差走了有将窝棚支起来。
汴京城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但不论是为官的还是经商的,亦或是升斗小民,都能在这偌大的城内寻得一隅过日子,但究竟过的是好日子还是苦日子便无从得知了。
小宅院兴好便能往外赁租了,租出去一个月少说也能收些租子,一家子在汴京过活。
既收到租子,日常花销的银钱便也有了,若没衙门管,多起几间大屋,那一月说不得单是收租子都能有富余,只可惜甄家到底胆气儿小,初来乍到更不敢招惹是非,别说起屋子,连打隔断都四处问便了人。
院子隔好过后已是六月了,如今一家人住的也相当于一个小院儿,门朝另一侧开,虽说住起来稍微挤一些,大哥二哥一人一间,她同宝瑢一人一间,还留了间空房。
正是想着隔起来便利,留间了堂屋西耳房做仓房,堂屋也隔在隔壁院儿里了,能在汴京租院子住人的,想来也是有些家底,必有些奴仆家人做伴,留堂屋一来也能做待客的场所,二来他们能多收些租子。
院子一隔开,就显得拥挤多了,门口倒座房里还空着,徐氏也将里头收拾干净了,留一间给阿忠,另一间堆放些杂物,四小间倒座房,这边留了二间,余下的连带着大门都隔去旁边院儿里去了。
隔开的那院子都配了书房、灶房茅厕之类。
原是想将房子挂去牙行,徐氏却说由她来往外租,她爱同人攀谈,这些时日已经认识了不少人,甄父现下在樊楼做厨,她便时常叫甄父做些经放的点心,或是叫人来家里吃,或是左右邻里送一送,一则为了打听汴京情况,二则也是同人家拉关系。
宝珠也叫二哥写些单子,徐氏早早去国子监门口分发,这汴京人与外地人也好分辨,徐氏看准了发,又说一句是往外头租房的,因看准了才发,接的人具都会看一眼。
连着散了三日单子,来看房的人还真不少。
今日来看的也是南方人,听着老家似乎是在沿海那一片,这人姓赵,是个秀才,看着约莫三十来岁,说起话来酸溜溜的。
从他口中得知他家中是两广一带颇有余钱的地主,许是花了银钱托了关系,现下在太学外舍读书。
他来读书还带着妻女并个烧火洗衣的小丫头,他那妻子如今身怀六甲,行动有些不便,先前住的地方太小,故而这才想换个大些的宅院。
两边都问过,甄家觉得合适,赵秀才也觉得还算满意。
晚间二哥回来,一家人向他打听,虽不在一处读书,但不想二哥真听过这人。
“说话格外文绉绉,比夫子说话还要绕几分,常做些酸诗,至于妻女却不曾听过……”
二哥叫等等,待他去学里打听打听再定。
二郎一番打听下来,只听说这赵秀才常同那些书生一处饮酒作诗,除此之外倒不曾有什么大毛病。
宝珠几人听了点点头,这几日来看房的人不少,却总想着谈一谈价格,又或是提一串要求,要么就是些带着伴读丫环的纨绔子弟,色靡堕落的模样瞧着便叫人心生厌恶,毕竟要租给别人,往后得相处下去,闹出乱七八糟的事儿那这租钱不如不赚。
一对比下来,唯独这赵秀才还算正常。
最后商定的是一月十五贯钱,找中人拟下租契签了,因没从牙人处过,竟只花了百来文,一家人只当赚的。
这赵秀才先付了三个月租钱,过后便领着妻女搬进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