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何止不丢人。”
许立朗朗而笑,颇欣慰地拍拍两名学生的肩膀,忍不住瞟了自家师兄一眼,“这次甲等二十人,咱们医署便独占了两席,您老人家还有什么可不足的?”
被这话戳到心坎,邹平掩饰地咳嗽两声,脸上仍板得正经:“别以为文试名次排前,你们就一定能中选。
历年来多的是在实试中失手的,万不可骄纵误事。”
话虽这样说着,唇角的弧度到底比寻常翘高了一度,如何也压不下去。
两个小的可不敢因此造次,只乖乖点头:“是。”
托附近的车夫后给家里捎去消息,谢行便和李元孟留在医署里准备七日后第二门的实试。
所谓实试,也是医科选考和文科考试最不一样的地方。
谢行也是来到这个时代才知道,和现代影视剧中呈现的刻板印象不同,传统的中医学可不是简单的开开药方、扎扎针灸而已。
早在千年前的唐朝,传统中医学就已经详细分支出了内科、外科、眼科等等五花八门不同的二级学科,最顶尖的医学家们,除了过硬的基础功外,往往都有至少一门拿得出手的专长。
而到了大雍一朝,这种先进的传统不仅被延续下来,还直接影响到了最基本的考试制度。
以太医署为代表的高等学府,在选拔人才之初就设立了实地考试这一关卡。
每逢选考,都会有经验丰富的太医助教作为主考官,不远千里亲自到各地监察,对由文试入选的生徒一一进行实践考核,以挑选出最合适的后备人才。
这样笔面结合的考察形式,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着考试的公平性,同时也避免了选出一堆手残的书呆。
从设计的思路上讲,已经很接近现代的医学人才选拔模式。
眼下,正待选的二人中,李元孟是早就等着这一天,自然摩拳擦掌,干劲十足。
至于谢行,继续参考的理由也很简单。
无他,所有入选实试的考生,官府会为其报销二两银子的差旅费,以确保贫困学子也能顺利参考。
要知道,在这个工业还未起步的时代,一个勤恳的农民一个月也未必能挣上一两银子。
在切实的生计问题面前,任何一秒犹豫都是对金钱的不尊重。
反正传统医学所推崇的针刺点穴、辨症号脉等一干技能,谢行是一个也不会。
之前的意外,兴许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让他侥幸体会了一把金榜题名的滋味。
——同样的运气,总不能再来第二回了吧?
几日后,在两位师傅的谆谆嘱托中,谢行再次和同伴一起踏上前往考场的路。
考场衙门仍是设在淮州官医署中,验明身份后,便有专门的人员引路,将两人带至候考的屋子。
谢行和李元孟算是来得早的,后面陆续又有十来名入选的生徒到场,直至开考前一刻,所有的考生几乎都已经到齐。
“时辰已到,还差一名考子未至,是叫……”
引导的考官对着人头点过花名册,正要说出那个缺考的名字,便听大门外有谁高声喊了句等等,一阵风风火火的脚步声跟着跌撞靠近。
片刻,最后一名姗姗来迟的考生终于赶到。
“抱歉,抱歉,我雇的驴车半途撂了蹄子,呼……”
停下狂奔的脚步时,青年脸上还冒着腾腾的热汗,在透明的玻璃镜片上糊出两圈厚厚的白雾。
他猛灌一口气,才算缓过劲来,继续态度诚恳地道歉:“让各位,各位先生和兄台久等了,真是罪过。”
“……”
谢行和李元孟对视一眼,丝毫不感到意外,甚至莫名生出几分敬佩。
“行了行了。”
查看过吴恙拿出的公验后,考官也没有为难,“念在尚未鸣鼓,准你进场。”
话音刚刚落下,便听鼓声一荡,宣告了考试正式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