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太史令写的《史记》,刘弗陵不曾见?
刘彻很快就想明白怎么回事。
因李陵之事受腐刑,所书又被称为“史家之绝唱”
。
司马迁想必写了不少不能示于当世的谤言。
哼!
………
秦念再度感慨这个群里演员们的敬业程度。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有这么一段:“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翻译过来就是“我要认真写完这本书,(正本)藏在名山中,(副本)传给(京师的)后人,在大的城镇中流传,才能弥补我之前所受的屈辱”
。
正副本之说,是出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
很显然,书里肯定有很多当时不能公示的内容。
司马迁的女儿将《太史公记》传给她的儿子杨恽,杨恽举报霍光的儿子霍禹谋反有功,被封为平通侯。
此书这时候才被杨恽献给汉宣帝刘询,得以广泛流传。
但即便是这样,《史记》也缺了重要的《汉武本纪》,现在流传的《史记·孝武本纪》属于后世补写,里头全是汉武帝到处搞祭祀的神神鬼鬼。
秦念一直都很好奇司马迁到底是怎么写汉武帝的,才能让他把书藏得跟间谍传情报似的。
可惜了,这最重要的一部分还是遗失了。
秦念怀疑这是刘询干的。
没理由,纯属直觉。
总之,刘弗陵没见过《史记》这一点,非常符合史实。
【秦念:司马迁写的东西,当然是在他的后人手中。
】
刘弗陵窘迫:“朕竟然忘了此事。”
“李陵一事之后,太史公的长子与次子皆因担心受到牵连,改姓离开长安。”
听霍光此言,刘弗陵道:“朕于天幕召二人回京?”
“太史公之女为大司农杨敞之妻,或许亦知《史记》所在。”
霍光心知陛下没有即刻于天幕下达诏令,正是希望他给出别的方案。
刘弗陵想尽快见到《史记》,顾不得对杨敞的不喜,令内侍召司马氏入宫。
他不喜杨敞,是因为稻田使者燕仓得知上官桀等人预谋造反时,先上报给了大司农杨敞。
然杨敞胆小懦弱,不敢报。
燕仓又上报谏大夫杜延年,刘弗陵才得知此事,得以提前处置这次谋反。
只是杨敞最初于霍光的幕府中任军司马,深得霍光信任。
刘弗陵再怎么不喜,也得留着他。
至于为何不愿意在天幕下诏,那是因为此话一出,就等同于昭告天下:
司马迁的后人怕阿父报复而离开长安避祸。
刘弗陵也无法确定诏令下达之后,司马迁的子嗣愿不愿意返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