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馆内陈列的不是胜利者的荣耀,而是双方失去的孩子们的玩具与日记。
艺术领域掀起革命。
音乐家创作出“情绪协奏曲”
,能同时表达喜悦与悲伤;画家用记忆投影技术绘制“多维肖像”
,展现一个人在不同人生选择下的命运分支;甚至文学也开始变革,《虚构小说》被重新定义为“可能性探索”
,读者可通过冥想体验书中角色的真实情感波动。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拥抱这场变革。
西部荒原上,出现了一支名为“静默之子”
的团体。
他们割断舌头,焚毁家谱,宣称“纯粹的空白才是灵魂的净土”
。
更有极端分子袭击记忆存储中心,试图炸毁保存前世记忆的主晶库。
面对暴力,念安始终坚持非对抗原则。
“他们不是敌人。”
她在一次演讲中说,“他们是恐惧的化身。
恐惧记忆带来的责任,恐惧真相撕裂现有生活,恐惧一旦开始回忆,就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自己。”
她提议建立“缓冲村落”
,为不愿立即接入共忆网络的人提供过渡空间。
在那里,人们可以慢慢接触轻微强度的记忆片段,学习如何承载而不崩溃。
三年内,超过六十万人自愿走出村落,主动登记成为“记忆公民”
。
与此同时,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惊人现象:随着跨世记忆的普及,人类大脑正在发生缓慢进化。
部分新生儿展现出“先天共感能力”
,能在他人情绪波动时产生同步生理反应;更有极少数儿童声称“一直记得”
自己前世的职业与亲人。
医学界为此展开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这不是幻觉,而是潜意识层面对集体记忆的自然调取。
这意味着??人类正逐步摆脱“个体孤立”
的认知模式,迈向一种全新的“群体意识共生态”
。
而在这一切背后,那枚来自陆知远的晶核被嵌入启明洲地基,成为新文明的精神锚点。
每逢月圆之夜,它都会释放一圈柔和波纹,覆盖全球,提醒所有人:
**你不必独自承受一切。
**
五年后的春天,念安收到一封匿名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