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之所以被称为‘梁惠王’,是因为他在取得魏国国君之位后,于公元前361年将魏国的都城从安邑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魏国又被称为梁国,故魏惠王也就被称为梁惠王。”
小悠:“姬姓魏氏?他到底姓姬还是姓魏呀?”
大姑:“在秦朝以前,‘姓’与‘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是母系血统的族称,氏则是从姓分出来的分支。
姓氏是在秦朝以后才逐渐合一,成为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姓氏’一词。
实际上,我们现在所称的‘姓’,在先秦其实都是‘氏’,按照现在的习惯,应该说他姓魏。”
小悠:“那‘姓’和‘氏’的关系,就像是一棵大树,姓就是树干,而氏则是大树上的‘枝杈’?同姓而不同氏,就是同一棵树上不同的‘枝杈’;若是姓不相同,就不是同一棵树;但无论同不同姓,都长在同一片名为‘神州’的森林中,是这个意思吗?”
大姑:“可以这么理解。”
小悠:“梁惠王不是魏国第三任国君吗?国君不就是王吗?称‘王’之前为什么是‘侯’呢?”
大姑:“魏国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这里的诸侯国,是指秦朝以前分封制下由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而封地最高统治者则被赐予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小悠:“所以,魏国的国君爵位是‘侯’,而秦国的国君爵位是‘公’,都不是‘王’。
为什么‘称王’呢?是后来爵位又升为‘王’了吗?”
大姑:“不是!
爵位最高的只有‘公’,‘王’这个称呼以前只有周天子才有,但那时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实力迅速上升,也开始称王。”
小悠:“原来那时还不是王,难怪史料说是‘称王’,这个‘称’字用得精妙呀!”
大姑:“是啊!”
小悠:“战国时期也有周天子,跟‘夏商周’三代中的‘周’有关系吗?”
大姑:“同一个‘周’,‘皇帝’的称呼始于秦始皇,秦之前‘夏商周’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是‘天子’或‘王’。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之前,是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还有另一个名字——‘东周’。
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但是魏惠王称王的时候,还是属于‘东周’时期。”
小悠:“这里的‘东周’跟‘西汉’‘东汉’一样,国号只是‘周’,‘东’字是后世史学界加的吧?”
大姑:“嗯!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洛阳),这段时期称东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