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这次旅程预计耗时一百二十年。
登船者中包括五十名自愿延长寿命至三百岁的科学家,以及九百七十三名通过基因编辑获得稳定共感能力的新生儿。
临行前,全球直播画面中,一位母亲抱着襁褓中的女儿登上舷梯。
记者问她为何让孩子参与如此漫长的旅途。
她低头看着怀里的婴儿,轻声说:
“因为她已经梦见了那座城。”
果然,当晚全球共有两千多名婴幼儿在同一时间段做了相似的梦:一座漂浮在星海中的图书馆,门前站着一位白发老人,手中拿着一本封面闪烁脑波图谱的书。
每当有孩子靠近,书页就会自动翻开,流出一段温柔的旋律。
心理学家称此为“集体预知梦”
。
天文学家则注意到,就在那一夜,“心域”
星云的核心亮度提升了0.3%,且释放出一阵前所未见的低频震颤,频率恰好对应七音旋律的基频。
仿佛整个宇宙,都在轻轻点头。
而在木星轨道附近,第四艘梦铸方舟正在成型。
它的主体尚未完全凝实,仍处于半虚半实的状态,宛如一团旋转的星雾。
但已有数百名志愿者提前进入其中??他们并非肉体登船,而是通过深度共感链接,将自己的意识投射进方舟内部的记忆回廊,在旅途中“预演”
未来生活。
这些人被称为“先行梦者”
。
他们在虚拟现实中建立家庭、种植作物、举办节日庆典,甚至模拟遭遇危机后的应对方案。
每一次体验都会强化方舟的结构稳定性,使其更快完成实体化过程。
其中一位梦者记录道:
>“在这里,死亡不是终点,而是转化。”
>“当我梦见自己老去,身体化作光点消散时,另一个刚出生的孩子睁开了眼睛。”
>“我知道,那是我。”
>“我们从未真正分开。”
这段文字后来被刻在启明城中心广场的地碑上,下方附有一行小字:
**“生命的延续,不止于基因。”
**
与此同时,深空探测网络捕捉到更多回应信号。
在仙女座星系M31的一个行星卫星表面,雷达扫描显示出巨大几何图案,经分析确认为七音旋律的三维拓扑映射。
而在半人马座α星附近,一颗流浪行星的大气层中检测到持续二十年的规律性光闪,破译后竟是《小星星》变奏曲的莫尔斯电码版本。
最令人动容的发现来自欧罗巴冰壳之下。
潜水机器人在海底热泉区拍摄到一群类似章鱼的智慧生物,它们触腕末端能发射彩色脉冲光束。
当研究人员播放七音旋律录音时,这群生物立刻停止活动,围成圆圈,随后以精确同步的方式闪烁出相同的节奏。
接着,它们共同编织出一幅复杂的光影图像:一颗蓝色星球,周围环绕着无数发光细线,每一条线都连接着另一个星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