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他认为一个国家,器物标准混乱,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比如秦军的制式弓箭,标准一致,任何一部分零件坏了,都可以随时更换,再次组装,为国家节省了许多铜铁矿产资源。
咸阳西市的粮铺,官府会定期检查收粮的斗,统一容量,这样百姓无论是出售粮食,还是购买粮食,都不会吃亏被坑。
这方面,蜀地的管理要相对乱一些,车辙不一致,当然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比如行军途中,某一个段路可以并行三辆车,有一辆车的车辙特别宽,它一上路,其他车就被堵死,过不去了。
这不耽误事吗?
如果车辙一致,只要出了城区,就可以顺着前车留下的辙迹一路狂飙,速度都能快上不少。
如果是给前线的军队运送物资,早这么一点点,或者晚那么一点点,差别可太大了。
这是隗林第十一次上疏,大王依然没有采纳。
赵琨:“……”
蜀地的风俗和秦地迥异,推行秦律,已经导致蜀人连续三次叛乱。
也就是说,秦国吞并巴蜀以后,一共就封过三个外姓的蜀侯,三个全部叛乱。
所以公元前285年以后,不再封蜀侯,将蜀地也纳入郡县制,变革太多,容易激起叛乱。
统一车辙这种命令本身没什么问题,确实有益于交通。
然而基层官吏具体执行的时候,能出的问题可就数不清了——比如不符合标准的车怎么处理?会不会有人暴力执法,直接没收老百姓的牛车、驴车、羊车,甚至索要贿赂,不给就烧车……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
所以子楚不支持隗林的建议,赵琨是可以理解的。
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有一位名叫隗林的丞相出了大力——他制定了各种度量衡的标准。
这个丞相隗林竟然就是隗先生吗?
这样看,在三十年以后,隗林最终还是实现了他的愿望——统一各种计量单位、计量器具,以及全国的车辙都是六尺,一律六尺,没有例外。
别的不确定,但隗林这毅力,委实强大。
赵琨再也不抱任何侥幸心理——这样看,就算他偷懒摸鱼,混到秋狩,箭术还是渣渣,隗林也不一定会放他一马。
毕竟隗先生可是三十年后都没有放过车辙的狠人。
赵琨惆怅地抚平衣袖上的褶痕,拜托甘罗:“以后的射艺课,估计我都不能按时走。
封地的事,有劳你多多费心。”
甘罗在赵琨这里,享受丞相中庶子的待遇,俸禄六百石。
他是很乐意为赵琨分忧的,闻言笑道:“好,以后请镐池君多多指教。”
走到宫门口,没瞧见赵政跟蒙毅,或许他们先回去了。
终黎辛早已准备好车马,就等赵琨和甘罗出来。
照旧先去封地——芒种时节,小麦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
人工筛选出麦粒大、麦穗长、健壮又高产的小麦品种,每个样品至少要有一方面特别突出——或者麦粒又大又饱满,或者麦穗很长,把这些优势品种集中栽种在同一块田地中,让它们再次杂交,多次重复这个过程,强化优势,就能得到稳定的抗病又高产的小麦种子。
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可能需要持续几年,才能培育出最适合推广的杂交小麦。
赵琨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培育杂家水稻,但秦国适合种水稻的田地非常少,在北方种水稻,产量也远远比不上小麦。
上星期,最先收割的一块麦田,亩产达到957斤,没有使用化肥,这个产量已经可以了。
这事轰动了整个咸阳,每天都有官吏驾车跑来镐池乡,对着大片金灿灿的麦田手舞足蹈,痛饮狂歌。
他们是这样看待亩产接近千斤的小麦的——高产的粮食=人口稳定增加=劳动力暴增=可以多次征发各种徭役:盖房、修桥、铺路、挖渠……总之,全都是亮闪闪的政绩。
昨天甚至有公卿级别的官员对着丰收的麦田发癫——大秦的治粟内使(九卿之一,掌管全国粮食),骑马绕着麦田狂奔八圈,又哭又笑,还在收割后高高耸起的麦子堆上打滚。
搞得赵琨和小伙伴们目瞪口呆。
然后老人家浪过了头,有点轻微中暑,赵琨还请他喝淡盐水和酸梅汤,一起吃凉面烤肉,给他单独加了一小把藿香叶,拌在凉面中,可以解暑。
安排好小麦的收割、晾晒、分批入仓事宜,赵琨又把目光投向那些没有领到任务,以为可以偷懒的属下,吩咐他们去豆子、种小米、插秧水稻、嫁接果树……
想种的东西那么多,镐池这块地还是有点小,不够用。
作为周天子的旧都,镐池乡有杨梅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