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只是虽然喝得人越来越多了,啤酒的产量却没能随之增长。
很快,人们就发现市面上“散啤”
变得越来越不好买了。
价格也从两毛一升,两毛六一升,四毛一升,一直涨到了现在的五毛六。
到了今年的夏天,京城几乎所有老少爷们都已经把打一暖壶“散啤”
,当成消夏必不可少的享受了。
偏偏此时的京城却还是只有两家设备陈旧的老啤酒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一家是民族资本“双合盛”
改的“五星啤酒厂”
。
一家就是过去小鬼子“麦酒株式会社”
改的“京城啤酒厂”
。
这两家啤酒厂哪怕开足最大马力,一个月也只能生产不到三千吨啤酒。
如果按照当时京城四百余万人口计算,每人每月还分不到一瓶。
可就是这么一点也不能全部投放到市场上去。
因为大部分生产出来的啤酒都卖给了协作单位,没有进入市场。
还有一部分是专门供应特殊商业系统、大宾馆和政府招待所的。
实际上普通消费者能买到的啤酒每月不足百吨。
这一百吨绝大部分还都是散装啤酒。
想想看吧,这口子有多大。
按三千吨算,每月一个人论不到一瓶。
一百吨就更甭说了,连一酒盅都到不了。
所以这一年也就成了京城有史以来,啤酒供应最紧张的一年。
那么本来就供应趋紧的夏季,当然是这一年供需矛盾爆发,到达极致的时候了。
这一年,京城啤酒稀缺到了什么程度呢?尽管每天上午十点左右就有人持暖壶、塑料桶,望眼欲穿的企盼着送啤酒的汽车的到来。
可老百姓等了也是白等,在副食商店根本就看不到啤酒的踪影。
这年头拉散啤的是“130”
罐儿车,简直不能开上街。
因为一上街,它就成了人民群众的狩猎目标。
汽车在前头开,后面能跟着一大长溜蹬着自行车的人在追。
当然,虽然有时能追到卸车的地儿,可太远就没戏了。
更倒霉的是往往追了半天也是空罐儿,根本没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