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买地这里最热门的产业,就是把仙器进行本地化的仿造,凡是能仿造出来,必定都会在短短几年内深入人心,带来无限商机。
而这其中,最受期待的,便是传音法螺、仙脑和有人叫做‘七彩幻镜’的手机了。
这三样大件,每一样都能让人无限沉迷,然而却也几乎都不可能仿制,因为工艺之间,存在了极大的鸿沟,只有传音法螺,存在用处相似的仿制品——也就是有线电报,这东西利用电线传信,只要有电线和电报机,两地之间虽然不能和无线电台一样,直接通话,但就犹如传纸条一样,互相笔谈的效率也很高,比起来效果差异不大。
而且,有线电报还比无线电台稳定一些,是不太受天气影响的,只要电线还在,隔了崇山峻岭也照样传信,这也是为何很多人都认识到了有线电报对川蜀云贵等边远偏僻地段的战略意义。
在这些地方,信息的交通自古就非常不便,有线电报的落地,无疑是让衙门看到了一线改变的希望。
有线电报机的生产,是数年前就开始稳定下来的,根据连翘这里的信息,有线电报机的所谓‘电路板’,设计的其实很简单,虽然原材料要用到电磁铁和黄铜,这都是如今难得的贵价东西,但无论如何,电报机的生产已经不存在技术瓶颈。
有线电报迄今在买地还不算太过普遍,主要是跨城电报需要架设电线,这东西是很紧缺的。
而买地的主要都市,早有无线电台每日通信,有线电报只是一种补充,前几年买地又忙于迁都,有一点材料都拨给川蜀叙州——夷陵线的电报建设了,虽然连翘也听说,以后有线电报会取代传音法螺,成为买地主要城市之间的通讯方式,传音法螺主要对暂不通电报的地区进行补充,但这几年间,大家还是用传音法螺比较多。
她也没怎么关心这方面的建设,而是忙于自己的公务,直到上个月去参加电报局启用典礼,才知道,除了川蜀那条磕磕绊绊的电报线之外,通信局也没闲着,不声不响,一年多时间,居然就把羊城——京城的有线电报线路给建设好了!
大概是因为长距离的有线电报,大家一下就想到了川蜀的那条,所以对修造的难度有些高估了,京羊之间的电报站,修得这么快,连翘还觉得有点反常。
但实际上,要细说起来,这电报线路,难也难,容易也是真容易,主要就是看平时打下的基建底子罢了。
难的犹如三峡线,翻山越岭,拉线维修都是难事,容易的就犹如京城和羊城港之间,一大段路都是通衢:就顺着大运河铺呗,运河沿岸,大灾害没有什么,电线杆竖了,要砍倒也不容易,定时派人巡视检修,有一条河在也很方便。
到武林之后,一样是顺河而下,顺带的就盘活了从前让人头疼的闽南粵北山区:这里曾经是大造反的地方,不知道费了多少的功夫,都没法把买地的新风俗给铺下去,如今呢?电报机一通,整个气象都是不同了。
有什么事,电报局把信一打,县城、府城、省城立刻知晓,来回几通电报,下头的人就知道援助什么时候会到,能有多少——这和当地残余的一些势力打交道,底气自然也就跟着足了!
至于说电力供应,更不是问题了,不论当地有没有接电网,电报机都是要蒸汽发电机备着的,只要煤炭足够,蒸汽发电机够普及,这也不是什么困难。
这些东西,买地能供上,而熟练工人、电报员,所需要的教育人口,相应也没那么紧缺了,买地这里,本来就要建设羊城港到武林的有线电报网,到武林再往前接一段去京城,就看敏朝那边怎么说了。
敏朝皇帝,在这件事上的表现还是很可观的,大概或许哪怕是西林党,也认为如今大势之下,羊城港和京城的往来必然极为频繁,建设电报专线,确有必要,所以予以精诚配合,是以特科发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居然还真把运河段的电线杆都竖了起来,上个月,连翘去参加启用典礼时,还目睹信王作为特邀嘉宾,神情激动地填写了第一张表格,给京城的电报局,发出了第一封请安电报呢!
这两兄弟,如今也算是天涯若比邻了……通过海运定期传输的手机仙画影像不说,现在还能随时发个电报聊家常,天天传个千字家书也不是问题。
不过实际上他们的通信中,谈的私务很少,敏朝通过电报每天发来的公文多数都和救灾有关,在连翘看来这简直就是一条报丧专线,最大的作用就是增加了敏朝衙门哭丧讨钱的渠道。
一个月不到,救灾部都收了几十封抄送转发过来的求援报灾报告,她一直装死,没有回过,这还是第一次就救灾问题联系京城——连翘也不打算找敏朝衙门,她太熟悉这些衙门的尿性了,除了叫苦之外,一句实话听不到,她打算直接问买地驻京城使馆的人。
“是加急公文吗?立等回复?”
羊城港这里的电报局,分为两个建筑,对外开的是一个大厅,里头有两台收发报机,包括定时送信的跑腿,还有发报员的办公室等等,占地不小,而且门外永远是大排长龙,大多数人哪怕只是为了看个热闹,也喜欢聚在门外指指点点,或者宁可付出一字千金的高昂代价,也要发一封电报试试看:现在民用电报,一个字的确就是要一千块钱,也就是一两银子,这部分报酬还包括了收报方去送报的价钱,只有豪商会用电报来传递紧要的货物讯息,实时沟通价格,百姓一般就发一个‘安’字,或者一个‘归’字等等,多一个字都等于是把钱往水里扔。
民用电报,大概过了最开始的热潮后,排队情况会好转许多,不过也绝不至于门可罗雀,在连翘看来,民间还没有培养出使用电报的习惯,这东西能够远距离即时通讯,把原本十数日甚至是数十日的传递过程,缩减到一两日之内,只要习惯了这个效率,就离不开了,就光是商人和富裕阶层,都足够养活民用电报厅,让其获得丰厚利润。
门朝外开的民用厅前,人声鼎沸,向着里坊内侧的小街开门的专用电报厅,情况就好多了:官方有自己的无线电网络,覆盖范围比这条有线电报广多了,再加上现在发报能力不足,分给各单位的配额有限,很多时候,各衙门还秉持了惯性,宁可按原来的节奏去传递文件,也不会轻易跑到电报局来。
这会儿,堂屋里大概就只有五六人在填表、等候,屋内隐隐约约还能听到里屋传来那‘哒哒哒’的发报声,连翘抬头看了看高轩的屋顶,暗想道:“这是可着发报机的尺寸来的吧,这发报机可真大!
小屋子一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慢慢地造得小了,渐渐小到传音法螺这般。”
作为买地最顶尖的高官,虽然她的定位比较特别,被六姐视为是‘拓荒者’,总是在新部门起到一个奠基作用,并不算是真正的手握重权,但也正因此,连翘也是高官中最为见多识广,对‘仙界’的了解最清晰的那个,了解得越多,她越是觉得不可思议——时间都是能算出来的,也就是四百年的光景,生产力如把比屋子还大的机器,浓缩成一块指甲大小一般的芯片,就算知道结果,连翘也无法想象,人类是怎么做到的,感觉倘若其中没有什么神力在起作用,实在是很难让人信服。
不过,哪怕是屋子一样大,能造出如此的机器,在十年二十年前,也简直就是神迹了,谁知道,地球的某个角落里,什么树,种出来的东西,就能做成电线外的胶皮,这样的东西和发电机连在一起,又能传播电力……甚至,现在还在说,如果能获取到猛火油的话,还可以直接从那种粘稠的液体中,分离出一种物质,直接制造胶皮,甚至是农药和肥料?
这可不是农学那边,所谓‘元素归还’能解释得通的了……就这样想想,都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要不是见识到了所谓‘尿素’对高产稻的作用,看到亩产七百斤的种子,是如何在农药和化肥的帮助下,直接把产量提到两千斤,连翘对这种言论,也不会往心里去的。
她以前在仙库资料中,还发现过一种匪夷所思的现象,那就是仙界的百姓,似乎很反感农药和化肥,认为只有敏朝如今实用的种植技术,是所谓‘有机’的,没有什么化学产品混合在其中,出来的食材质量更高……
连翘觉得,这只能说明,百姓不论在什么时候,知识水平大概都不会太高,反正在她来说,比起粪便堆肥,怎么也是化肥更加高级啊,如果能选,谁喜欢吃大粪浇出来的菜啊!
再说了,按如今这尿素生产的难度,能用上化肥的田地,那才是凤毛麟角,不知道要受到多少追捧呢。
虽然她也尝过,就出品的味道来说,用那种肥料不影响食材的味道,但连翘坚信,一旦这种区别为大众所知,化肥米真正进入市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内部消化,那么,化肥米的价格一定可以做到比普通米更高数倍的。
从救灾部部长的角度来说,她也是希望化肥能早日普及开来——就现在北方这一道道深可见骨的伤口,米是真的不嫌多,来多少都能给消化掉。
一粒米,就是一条命,一粒米或许就能换得北方的道路多修一寸,道路修通了,救灾也比从前容易些啊!
虽然在救灾部内部,连翘有意重用了一批金香秀这样绝对理性的内勤,以此来制衡部管外派救灾队,平日里也尽量表现得铁石心肠一些,好像对买地之外的灾害无动于衷,但这是因为救灾部的预算的确是有限的,她只能背起这个权衡的责任,总要放弃一些救不到的灾民。
她难道不希望物资更充裕一些,能让救灾队宽宽松松的去救人吗?连翘甚至可以不当这个官,下辈子——如果有下辈子的话,她不做人都可以,如果这能换得此刻多活一批人命,她都愿意。
在她这个位置上,其实要退,余生也可以舒服度过,要再往上走,却也是到头了,让她继续这么没日没夜地操劳,除了对六姐的崇敬之外,其实也就是她本心自问的这点追求,帮人是有瘾的,她被人拉扯过,也拉扯了太多人,让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久而久之,竟养成了这样一种不良的习惯,那就是她见不得身边有人受苦。
而随着买地领土的扩大,连翘心中的‘身边’,范围竟也不知不觉地扩大了,如今,整个华夏北部都犹如屋舍外的庭院,即便她从未去过北面,想到庭院中的惨状,她心里也不得劲儿。
“救灾队的那些人,出生入死,在买地的时间比较少,看报纸的时候也不留意别的,他们还在主张要‘极度开发南洋’,继续鼓舞迁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