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在卫雨氲和林竹晓的努力劝说下,小男孩的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参加学习站的学习。
其他几个被选中试点的家庭看到小男孩家的情况,也纷纷表示愿意让孩子试一试。
随着这几个孩子的加入,学习站在石岭村算是初步扎下了根。
卫雨氲和林竹晓还为村里的成年人安排了一些简单的技能培训课程,如养殖技术、手工编织等,希望他们能通过这些技能增加收入,从而更加支持孩子的教育。
在学习站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变化越来越明显。
那个小男孩变得开朗自信起来,学习也非常认真。
他还把在学习站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其他小伙伴,逐渐地,更多的孩子对学习站产生了兴趣。
然而,要彻底改变石岭村的教育观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些家长虽然看到了孩子的变化,但还是担心孩子读书耽误干活,家里的收入会减少。
卫雨氲和林竹晓再次深入这些家庭,她们了解到村里的农田因为缺乏科学的种植方法,产量一直不高。
于是,她们邀请农业专家来村里指导村民科学种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专家来到村里后,教导村民如何选择合适的种子、如何施肥浇水、如何防治病虫害。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村里的农田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村民们看到自家的收入增加了,同时孩子在学习站学习也没有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开始逐渐改变对教育的看法。
就在这时,薛翠芳放假回到了自己的村庄。
她听说了石岭村的情况后,主动要求来分享自己的经历。
在石岭村的小广场上,薛翠芳站在村民们面前,讲述自己如何从一个内向、几乎失去学习机会的孩子,变成现在充满希望、有着明确目标的中学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她说:“叔叔阿姨们,我曾经也和你们一样,觉得学习没有用。
但后来我才明白,学习可以让我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能让我帮助村里的人。
现在我们村发展得越来越好,都是因为有了教育,大家一定要给孩子们机会啊。”
薛翠芳的话深深打动了村民们的心,他们开始全力支持孩子到学习站学习。
石岭村的学习站也越办越红火,更多的孩子在这里找到了梦想的种子。
随着“乡村希望之星”
项目在更多经济落后地区的成功推广,卫雨氲和林竹晓发现,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需求也存在差异。
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孩子们需要的不仅是基础学科的辅导,还需要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
于是,她们在这些地区的学习站增加了民族文化课程,邀请当地的艺人、学者来给孩子们传授民族歌舞、传统手工艺、历史文化等知识。
在一个彝族聚居的村庄里,学习站开设了彝族刺绣课程。
村里的彝族姑娘们纷纷来到学习站,跟着老艺人学习精美的刺绣技巧。
这些姑娘们用灵巧的双手,在绣布上绣出一幅幅色彩斑斓、充满民族风情的图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