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这样的决策不够精明,它给自己预留的辗转腾挪余地太小了。
真正成熟的决策是,建立子品牌,但是不要自己亲自下场,找职业经理人来负责具体经营。
如果换我来负责这件事,我会和国内一线车企各成立一家公司,像什么吉利、比亚迪、上汽等等,一家投一部分钱,我只做资方,并且会很低调。
我和吉利合资成立的就叫极光,和比亚迪合资成立的就叫迪甲,总之你可以扯我的虎皮,但我在公开场合不会去帮你主动宣传,你也确实是我的子品牌。
然后就养蛊,这些谁能跑出来,谁才是亲儿子,该给的资源该站的台该有的扶持,全部会给,直接出来收割胜利果实。
至于没能卷出来的品牌,那就切割,反正它也不是用光甲为名,没有和我光甲航天深层次绑定。
这才是成熟的商业做法,稳赚不赔的生意。
我最开始以为space就是这样的路数,就和过去所有所谓大厂合资成立的新能源车企一样。
为了规避风险所成立的子品牌。
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之前业内没人讲,但是实际存在的一个东西,那就是股东方越牛逼的新品牌,越不想负责,或者说没人负责。
你看上去股东方很牛逼,这个品牌能从牛逼的股东方吃到红利的概率是很小的。
因此一开始我以为space也是走的类似路子,光甲航天提供的扶持有限,你得自己证明自己之后,光甲航天和特斯拉才会逐渐加大扶持力度。
就类似之前互联网大厂很流行的所谓内部创业,你跑赢外面的竞争对手,那么董事会就让你单独成立公司,如果不能,那就把外面的公司给收购过来。
和互联网内部创业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比起来,这种孵化子品牌的创业模式,耐心会更多,给的时间会更长,只是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我第一次觉得它能成是什么时候?就是林甲亲自担任法人,亲自下场参与到space全运营中去,这就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了。
虽说光神才是光甲航天的灵魂,但作为光甲里的甲,林甲从来是不容忽视的一环,大家可能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觉得林总好像是花瓶,属于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型案例。
然而实际上林总非常有能力,我因为是车评人,认识的新能源车供应商上下游老板也不少,我和他们聊的时候,也会聊到space,所有这些上下游供应商,没人会小看林甲本人,会小看她本人的能力。
包括我听说过一些坊间传闻,说一直到今天,林总当年给腾讯视频高管留下的心理阴影都还没消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