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哪怕听不太清楚,但见识一下平日里总是温文尔雅的大佬们如何吵架,顺便脑补一下上头两人面红耳赤的模样,还是挺有意思的。
算是给枯燥的研究生活添加些不一样的乐趣。
对于就在八楼的乔泽来说,他也感觉挺头疼的。
两人最近喜欢吵架自然不会是有什么私人恩怨。
事实上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关系一直都不错,矛盾的焦点还是因为暂时并没有对外公开的Q理论。
争论的焦点则是关于Q理论中,对于量子多维时空拓扑网络基本构成单元及其数学表示概念的不同看法。
基本构成单元其实没什么好争论的。
无非是顶点,边,面跟体。
顶点代表时空网络中的基本时空点,点的性质由量子态构成。
根据量子态性质,边分为有向边跟无向边,连接着顶点。
由边构成的闭合区域就是面,涉及到更高维度的量子关联则由体来表示。
这一块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涉及到数学表示,争议就来了。
从图的表示,邻接矩阵,到链群,同调群,在到简并度,双方的认识明显有着极大差异。
简单来说,彼得·舒尔茨一直在做极为严谨的论证工作,以让所有定义跟表示都具备精确性跟一致性。
这显然是个难度很大的工作,比如使用同调群来表示量子网络中的相互作用,就需要提供一个严谨的数学框架,来准确描述其拓扑性质。
但爱德华·威腾认为现阶段根本不需要这种审慎的理论,只需要做一个计算模型,取近似值的方法,就能得到足够精确的结果来得出想要的结论。
至于完整的数学证明过程,完全可以留到以后再说。
每个阶段考虑每个阶段该考虑的事情就行了。
显然这个方法更具操作性,但在彼得·舒尔茨看来这个想法是荒谬的。
取近似值的方法,很容易就会忽略掉许多可能极为重要的拓扑性质,而且并不会对数学上的定义有任何帮助。
在乔泽看来,两人的想法其实都也有些道理,不过他当然是更倾向于彼得·舒尔茨的。
毕竟能有严谨的证明过程,本就更符合他一贯的做法。
有了严谨的数学定义之后,再去设计各种实验办法进行验证,往往能事半功倍。
只是最近针对Q理论的数学推导工作,他自己都陷入了困境,自然也懒得说些什么。
虽然好消息接二连三的来,但在基础理论这块做不出就是做不出。
他甚至怀疑,最近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这种焦躁的情绪也是受他影响。
毕竟以前两人真不是这样,自有学者之儒雅气质,绝大多数时候都还是心平气和的。
哪怕是争吵,也是浅浅几句直指核心,也就是最近才变得分外焦躁了起来。
但没办法,Q理论最核心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要用量子多维时空拓扑网络来替代或者说进化量子场论。
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想要推进大统一理论无异于痴人说梦。
要将四种基本力纳入到同一个理论框架中,就需要认识世界的时候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跟解释这个世界。
这也是乔泽提出Q理论的原因。
唯一的问题是八楼里乔泽并不擅长去解决这种观念的偏差,吕北、李承泽根本听不懂。
至于豆豆,相对于让两人不在吵架,他更喜欢看热闹。
八楼现在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