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涉及到一系列已经验证的东西需要重新定义。
又比如离散引力场……
论文的结尾部分,乔泽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预测,比如基于离散量子引力的黑洞熵,推导出了通过离散几何结构解释黑洞熵与其表面积之间的关系;重新预测了早期宇宙中离散空间结构对微波背景辐射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乔泽还在论文中描述了小尺度上空间的量子涨落及其对宏观物理现象的影响。
比如引力波的传播特性,就是受到了量子涨落的影响,才会导致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具备了一些量子特征。
又比如,正是因为量子涨落,导致了宇宙膨胀过程中的密度不均匀性,甚至直接影响到膨胀速率。
这块也是争议最大的。
当然能引起如此广泛的争议,还在于这篇论文乔泽写的很认真跟仔细,似乎他这次是真的试图把整个数学证明过程都梳理到最为清晰的程度。
但这其实跟乔泽本人没什么关系,必须得感谢豆豆,或者说要重点感谢西豆。
正是因为融合西豆之后,豆豆掌握了一系列的学术辅导能力,又在近期很长一段时间内,接了许多为数学家们进行读论文辅导的工作,让它的数据库深入分析了数学交织性中一般数学家跟物理学家最难理解的部分。
并极具针对性的对乔泽的这篇论文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扩写。
这么说吧,乔泽完成的原始论文,中文版其实只有167页,但经过豆豆的扩写,这篇论文达到了961页。
是的,没写错,就是九百多页。
豆豆把乔泽的原始版论文直接扩写了近六倍。
打印出来都是厚厚的一叠,装订都得分好几册那种大论文。
这么说吧……
乔泽完全解决哥猜的论文,都只有这篇论文的四分之一篇幅。
他的博士论文,也不过百来页的样子。
不过争议出现之后,最忙碌的其实不是乔泽,而是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
整个七月,两人在西林数研所呆的日子屈指可数,大部时间都是在满世界到处跑,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跟论坛。
数研所八楼也因为少了两人的争吵,而变得清净了许多。
这也让苏沐橙感觉颇为遗憾。
是的,坐完月子之后的小苏同学早就在家里呆的腻味了,重新开始了每天跟着乔泽到数研所这边报道的生活。
之前在家无聊的时候,也听乔泽说过许多数研所内部的事情,自然知道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每天吵闹的故事。
只是等她回归正常生活之后,两位大佬却不在数研所出现了,的确颇为可惜。
但这对于乔泽来说,其实挺好的。
他接到的邀请其实更多,国内的,国外的,都有,但都被直接拒绝了。
乔泽也知道这样其实不好,毕竟一个新的理论提出,的确需要他去解释,论证,让更多的人接受,才能发扬光大,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针对Q理论的研究。
但乔泽是真不想这么到处跑。
这么说吧,以前乔泽没有孩子的时候,都懒得把时间浪费在坐着飞机到处跑的旅程上,更别提现在有了孩子。
把这些时间省下来多陪陪自家两个孩子,见证两个小家伙一天天变大的各种瞬间,怎么想都比去各地给一群人宣讲Q理论要有意思的多。
有了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两位重量级人物就不一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