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在《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一文中,他号召全校同学,努力学习和工作,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报效祖国,“使中华放大光明于世界”
。
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曾回乡投身革命运动。
1914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毕业后他赴美留学。
他先是在伊利诺大学学市政,半年后便毅然转学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孟禄、克伯屈等美国教育家研究教育。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
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等教育理论。
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
1917年年底,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
1923年与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和解放孩子。
教育本身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工作,思想和思想的工作,灵魂与灵魂的工作。
它需要的情感的相互联结,需要心灵的共鸣。
正如雅斯贝乐斯所说的那样,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而灵魂唤醒的前提是双方的接纳,接纳的前提是相互的信任,如果连最起码的信任也没有,就谈不上相互的影响,更谈不上教育。
就像树和云,如果没有共同的生长区域作为支撑,哪里谈得上去摇动和推动呢!
但是,我们的许多父母和教师就是不愿意去相信我们的孩子。
孩子犯了错误,已经低着头、红着脸来认错了,还是不相信孩子会改好,还要训斥一通。
结果孩子本身还有愧疚之意,训斥一通后反倒求得了个心理平衡,之后干脆我行我素了;孩子考试不好,找到家长或老师,带着歉意说自己没有考好,明明这时孩子已经认识到问题了,还是不肯放过,还要一顿批评,弄得孩子灰头土脸,结果孩子也因已经遭到了批评而不再有歉意,改正向好的愿望大打折扣。
不仅如此,孩子从此以后便再也不愿意告诉你他没有做好或过错的事情,甚至学会了撒谎……上述现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充分的相信孩子,总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有了过错便一定要批评、要训斥,似乎不这样就是对孩子的成长不关心、没有尽到做父母或做教师的责任。
但是,如果在那样的时候,我们充分相信了孩子,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寻找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原因,针对原因和孩子一起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陪伴孩子一起改过,就会有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那便是打通了我们和孩子的情感联结,孩子有什么问题以后都愿意给你说。
因为他知道,你是真心爱他关心他的,你不仅可以为他的优秀和成长而高兴,你还可以包容他的缺点和不足,你会全方位的接纳他、帮助他,是他真真正正的依靠。
可见,真正的爱孩子、包容孩子、充分相信孩子,可以接通情感联结,产生心灵共鸣,灵魂的唤醒便会开始,教育也会真正的发生,我们也会和孩子得到共同的成长和进步!
再者便是解放孩子。
渴望自由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创造力的源泉,他们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思维才能达到极大的活跃,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提升,灵性得到激发。
,!
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家长和教师们并不这么想,他们以成人的眼光观察和评判孩子,认为孩子应该安静,应该所谓目标专一的钻书本、求高分,其他一概不予考虑。
对孩子的评价是完全成人化,没有考虑到我们的评判对象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
所以孩子会出现三种状态,一是盲目听从,变成了书呆子,长大后既没有创造力也没有生存力,完全让我们给管废了;二是表面听从,背后我行我素,与家长或教师躲猫猫,形成了双重人格;三是强烈反抗叛逆。
上述任何一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要的。
世上的事情也许就是这样,往往我们抓得越紧便也是抓不住,适当的放手反而就抓住了我们要抓的东西了。
对于孩子也是一样,我们越紧张、越纠结便越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反而会因我们的焦虑造成了孩子的焦虑,使事情走向反面。
所以,我们可以试着和孩子交流,打通和孩子的情感联结,充分地信任和接纳并适度的放手,也许我们就会收获一个明媚的春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