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瘴气,壮医按发病季节分为青草瘴、黄梅瘴、新禾瘴、黄茅瘴;按症状表现及性质分为冷瘴、热瘴、哑瘴,在与瘴气作斗争的实践中,壮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除了唐宋时期的本草着作收载不少岭南治瘴的药物外,《岭南卫生方》记载了大量的岭南人治瘴经验,《岭外代答》则记载了壮族地区使用针刺疗法治疗热瘴的经验:“南人热瘴发一、二日,以针刺其上、下唇,……发瘴过经,病已入里而濒死者,刺病人阴茎而愈”
。
壮医对瘴气的认识与治疗,丰富了祖国医学的内容,可以说,在当时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南方多瘴,瘴气是山林恶浊之气,发于春末,敛于秋末。
各路的瘴气都是清明节后发生,霜降节后收藏,独有自南交(越南南部)以南以西的瘴气却不如此,可以说四时都有的。
四时不绝,尤其以冬天、春天为最厉害,与别处不同。
发作情形有两种。
一种是有形的,一种是无形的。
有形的瘴如云霞,如浓雾。
无形的瘴或腥风四射,或异香袭人,实则都是瘴气。
还有一种,初起的时候,但见丛林灌林之内灿灿然作金光,忽而从半空坠下来,小如弹丸渐渐飘散,大如车轮忽然进裂,非虹非霞,五色遍野,香气逼人。
人受着这股气味,立刻就病,叫作瘴母,是最可怕的。
有些地方瘴气氤氲,清早起来,咫尺之间人不相见,一定要到日中光景,雾散日来,方才能辨别物件,山中尤其厉害。
所以居民晓起行路,必须饱食;或饮几杯酒,方可以抵抗瘴气,否则触着之后,一定生病。
夏天甚热,挥汗如雨,但是居民终不敢解开衣裳,当风取凉,夜间就卧,必定密闭门户,这些都是为防有瘴气侵入的原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间歇热似乎多在夏季发生,疟疾似乎总在多水的池沼地区发生,严重肠疾多发地区的人似乎爱喝凉水。
他们进一步观察,试图寻找其中的逻辑联系。
例如,无论什么人进入池沼地区,都容易患疟疾。
于是,人们猜测疟疾的病因是池沼地中的湿热之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瘴气”
。
不仅如此,由于许多传染病的发生地大都环境污浊,气味难闻,人们认为其病因是污浊之气,也称“瘴气”
。
所以,无论东方西方,古代医学家最初都认为传染病是由“瘴气”
所致。
古罗马着名的医生盖伦、中世纪意大利医生夫拉卡斯特罗和十九世纪德国医生海勒等在论述传染病时,都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瘴气”
所致。
中国古代医生也认为“此病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
(《诸病源候论》),“南方岚湿不常,人受其邪而致病者,因名瘴疟”
(《景岳全书》)。
但是,无论“瘴气”
、“异气”
还是“戾气”
,都看不见摸不着。
人们只能间接说明它们的存在。
对于古代医学家而言,他们摆脱了各病因说法,实为很大进步。
但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进步,因为这些所谓的“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