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这种用法可能更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中。
当然,不同地区对于豆腐的量词可能会有所差异,但无论如何,这些词汇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表达事物。
具体到四川地区。
四川过去的豆腐作坊,用的大多是统一尺寸的方形木框(一框豆腐称一厢豆腐),并用模具做出了每墩(块、坨)豆腐的大小。
买卖的时候,根据买主的需要,用划刀划出对应的数量即可,而不必用秤去称重。
据了解,南方豆腐作坊大多都是用这种方形木框做豆腐模具。
四川地区不像北方,动辄买一二十斤(称重量),平时也就买一两墩。
只有到了冬季做红豆腐的季节,会买的比较多。
比如半厢、一厢甚至更多。
但是实际算账,还是按墩数来的。
过去无论农村,还是城镇,经常听到豆腐作坊的人流动叫卖声:端豆腐啦!
有人应声:这ㄦ哩zērli端两墩!
至于为啥豆腐的买卖,要用“端”
字?在各种资料中未查到来源,笔者只能根据特定的环境做个推测。
因为过去农业时代,工业不发达,当时没有如今随处可见的塑料袋,豆腐买卖需要的容器,只能是买主自己从家里拿个碗或盆出来。
装好豆腐之后,必须是“端”
着而且得“端稳”
,万一倒了就搞白伙食了。
这也是过去豆腐作坊卖豆腐必须流动售卖的原因吧。
那时候如果像现在固定在集市或菜市卖,没有盛装的容器,买主拿不走!
2000年前后,我也看到本地开始出现按重量售卖的豆腐了,豆腐商贩自己的容器是个大大的筲箕,这是所谓的“筲箕豆腐”
。
但是,按墩(块、坨)计量售卖,仍然是四川地区豆腐买卖的主要方式。
只不过,城镇慢慢没有了流动“端豆腐”
的叫卖声,都在菜市摊位上买卖了,“端豆腐”
成了“买豆腐”
。
在农村,有了塑料袋后,人们赶集买菜,豆腐顺便就买了,加上农村人口也少了,所以农村“端豆腐”
的叫卖声也少了,即使有,也变成“买豆腐”
了。
“端豆腐”
这个方言词,也逐步被时代所掩埋了。
:()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