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有了小号的几钱到一两的无柄陶瓷杯,就用陶瓷酒杯了。
如今多用玻璃杯了,不再啰嗦。
小号的,通常没有盖。
部分有盖的,也见于用来装盐味精等佐料。
盅盅,是一种独特的情怀和记忆。
作为一个70后,小时候除了灯泡,是几乎不见其他玻璃制品的。
那时候除了冬天,人多是赤脚的:大人田里干农活更方便。
小孩则是家里没钱买鞋,农闲时节自己做,省着穿。
没有玻璃制品就没有碎玻璃,也不容易被划到脚底。
那时候的水杯、茶杯,主要就是搪瓷“盅盅”
。
市场上卖的盅盅,多是没有任何图案,雪白雪白的那种。
也能看到再早时期烙上时代烙印的,多是毛主席语录。
也有部分搪花、搪字的,多为喜事特制。
有种另外常见的情况,是作为奖品、纪念品等,搪上获奖缘由,包围着一个大大的“奖”
字,或注明纪念事由。
通常,这是奖励或发给有组织的人,比如教师、工人等。
有时候家里有了多余的盅盅,也用于放置小物件如针线,或被小孩儿们当作玩耍的工具或容器,放自己的“宝贝”
(如弹珠)。
那时候,爱喝茶的大人们都是用盅盅泡茶喝。
过去民间没有保温杯,那时候农村见到的能保温的,除了开水瓶,大概就是个别退伍军人带回来的军用水壶了吧。
所以,盅盅有把的好处也能看到了:泡的茶,端在手上不怕烫。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盅”
无把,根本就不适合泡茶或喝开水了,也不会那个特定年代,几乎家家户户必备了。
所以,四川的“盅盅”
,必须有把。
:()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