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了一声,心又软下来,赶紧哄道:“是我不好,往后我多多上心,我带他去厂里上班,天天盯着他。”
万云“噗嗤”
一声笑出来,还把之慎带去厂里上班,他忙起来的时候谁顾着孩子?又“哼”
丈夫一句:“你还是多多赚钱,给儿子赚个好未来吧!”
不是周长城不乐意带孩子,其实他很喜欢跟孩子妻子亲近,但因为工作缘故,他总是跑来跑去的,早上在厂里,下午可能又跑出去见客户和供应商了,晚上吃个饭,又打场麻将交际一番,回去就深夜了,加上现在行业里大多都是男人们,只要聚在一起就是抽烟喝茶,味道特别臭,他不想自己香香的儿子被熏坏了。
万云也知道现阶段不可能让周长城完全停下来带孩子的,一家人只能尽可能多见面多相处。
最近除了忙活董孝武的那个大订单,又来了个让周长城意外的单子。
去年新云城提交给昌江精密的供应商审核申请,在今年四月份有了回复,是丁万里来联系周长城的,为表示亲热,他还是叫师父,没跟其他人一样改口叫周总,丁万里说现在昌江需要更新供应商库,想到新云城去做审核,问他什么时候方便,周长城自然是欢迎的。
于是由魏振汉和丁万里及其他几个同事组成的审核小组,一起到新云城去做厂房评审,最终的结果是过关的,给出的评分还挺高。
周长城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怎么突然又对我这里放开了态度?采购方怎么说?”
丁万里那里说不出什么子丑寅卯来,只说:“其实现在订单量还是差不多的,不过昌江香港总部更新了不少人,只是好奇怪,我感觉姚生几乎都住在深圳了,每天都能见到他,他好像也没回过香港。
师父,我总觉得公司的气氛怪怪的。”
“梁工呢?”
周长城问。
“梁工还是跟之前那样,每个月都来深圳一趟,也会去广州,他变化不是很大。
不过原来接你设计组长工作的那个同事被他炒掉了,现在又换了个有经验的新组长。”
丁万里还会跟周长城说些公司的人事部变动八卦。
梁志聪一向来不喜欢没经验的员工,这么做很符合他的性格。
周长城想了想,恐怕还是受今年回归的影响,梁志聪肯定是不慌的,不过不知道他会不会走,之前他说过姚生要做出国籍选择,恐怕现在昌江有变动,也是他自己思维的震荡,所以做出的决定就影响了昌江的日常运行,但那不是周长城要操心的事情了,他安抚这个已经出师的徒弟:“不用紧张,只要公司能给你发出工资,就能好好干下去。
有问题,多去请教梁工就好。”
说完又觉得好笑,之前他慌张的时候,梁志聪好像也对他说过类似的话。
丁万里内心想,梁工那张几十年如一日的扑克脸,他可不敢去招惹,也就是之前他师父周工才能跟梁志聪和谐相处下去。
没有人会拒绝找上门来的生意,周长城这个小创业者也不例外,何况这个橄榄枝还是老东家伸出来的,既然昌江愿意给这个机会,他就带着郭顺上门去谈业务。
跟周长城谈条件的,自然不会是姚劲成,而是他的特助叶益豪、管生产的魏振汉、项目部门的一个旧同事,同时还有个香港过来的技术采购,而非深圳原先拒绝新云城的那个前同事。
姚劲成是大老板,没有特殊情况,不会特意见小供应商的负责人。
第一次对谈是在昌江的会客室,再次回到昌江,令周长城心头里别有一番滋味,昌江深圳厂是他和一帮同事同手同脚做起来的,他对此地感情很不一样,现在再回头,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而自己却已成身外客了。
不少见到周长城的老同事都过来和他打招呼,从前是叫周经理,现在已经改口叫周总了,而之前叫郭工,也改口作郭经理了,一年时间,改变了很多事。
作为甲方代表,叶益豪和采购的同事还是很有上位感的,多少小厂子想承接昌江的订单,甚至还搞背后送礼那一套的,因为除了赚钱,还有个原因,昌江在行业内有相当的地位,如果能得到昌江审核小组的认可,说明他们的厂房也是有一定资质和能力的。
老同事见面,先是寒暄了几句日常话,互相打趣气色很好,还约着哪日要吃饭,过了之后,未见过面的采购就给周长城递出几张报价表,昌江仍选择将一些在亚洲区接的订单外发出去,现在这个单子,就是想找新云城做土耳其客户的模具。
周长城知道昌江向来的做法,会把一个订单的拆分为几个部分,再分包给不同的供应商,等各个供应商完成了自己那部分,再拉回昌江做组装,或拉到某个容易出错的部件生产商那儿做试模,有问题就当晚熬夜改。
这种做法其实对客户是难以交代的,因为客户认可的是昌江这块牌子,可昌江却不自己做生产,而是学美国人和日本人发展集中供应,再说,以昌江目前的规模和能力,拆分到供应链条上做生产也很容易出问题。
一件事有两个面,有不好的,也有好的,就是在这种条件不是多完善的情况下选择供应链供给,所以昌江的技术团队很强,出了什么问题能快速反馈,这种流程上的强大,就是在这一次次的点灯熬油中锻炼出来的。
尽管这样会导致管理分散,成本增高,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密客户信息,不让这些制造供应商们知道国外的客户情况,他们还是坚持做这样麻烦的事,目的就是以防有“聪明人”
跨过昌江,直接联系国外的客户。
在这种前提下,昌江就会无限压低供应商的报价,之前罗四桢抱怨昌江把他们这些小厂的利润都压榨完了,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现在又到了周长城所代表的新云城,昌江依旧保持着原来的方法。
周长城和郭顺从前都是做这种订单文件的好手,在昌江部门权责不清晰的情况下,这两人不论是流程管理还是设计,或者是报价,甚至是生产,都会涉及到不少工作,尤其是周长城,对昌江的这套做法是很了解的。
果然,如去年拒绝周长城的那个旧同事所说的,周工一下子就能推算出昌江能赚多少钱,他心里有一盘账。
今年以来,不少原料厂的成本上涨,新云城光是给他们本身的供应商付款就头皮发麻,这些涨价成本都是要转嫁到实际购买人身上的,昌江如果还是用这种报价模式,那供应商的利润率就会被压到百分之十以下,而这种分拆的订单总数额又不大,老罗抱怨得没错,真是只赚了个开机费,或几千一万块,实在没必要接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