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佘曼曼家所在的御翠豪庭是分为两期建设的,在一期和二期两者中间,东边靠近亚泰大街的位置,夹着一座有名的历史遗迹,这就是长春南大营旧址陈列馆。
陈列馆是一座青砖院落,里面绿树成荫。
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与它周边的现代化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彰显着它与众不同的身份。
作为扶桑军国主义侵华的历史见证,这里凝固着长春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
南大营又称南岭兵营,建于1907年,是近代东北的军事重地。
在当时,就军事设施和驻军力量来看,南大营在整个东北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
1931年9月18日夜里,扶桑的关东军蓄意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
事变,并在攻陷沈阳后,旋即就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长春,大举兴兵进犯长春宽城子兵营和南大营。
扶桑军队的进攻遭到了驻守南大营的“东北军”
的顽强抵抗,在长达九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中,南大营官兵战死二百五六十人,伤三四十人,击毙扶桑鬼子一百四十多人,这是“九一八”
事变之初,战事最为惨烈,两军伤亡最大的一次战斗,也从此揭开了吉省军民抗击扶桑侵略者的序幕。
陈列馆内保存着当时“东北军”
使用的军用钢质手电、德制指北针等物品,还有南大营一角的照片……通过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生动地再现了那场抵御外敌的悲壮之战。
站在陈列馆院落中央那座名为《抵抗》的雕像面前,夏沫久久不语。
回去之后,他迅速登录斗音平台,发布了一首新歌,歌名——《赤伶》。
戏一折水袖起落唱悲欢唱离合无关我扇开合锣鼓响又默戏中情戏外人凭谁说惯将喜怒哀乐都融入粉墨陈词唱穿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啊……(李香君昆曲白):浓情悔认真,回头皆幻景,对面是何人…………《赤伶》是一首以戏曲为主题的歌曲,引入了昆曲加京剧唱腔,虽然现在的戏腔歌曲已经不再新鲜,甚至有泛滥的趋势,但《赤伶》的表现却依旧可圈可点。
歌曲用词精炼且富有诗意,以音乐化的简洁语言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从戏子在舞台上的表演,到扶桑军队的悍然进犯,再到戏子与敌人同归于尽,整个故事紧凑而富有张力,使听众能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还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悲壮与惨烈。
《赤伶》在主歌部分采用了带有流行音乐旋律特点的平铺直叙,小节内的音程变化较小,多为二度三度进行,给人以一种诉说感。
尤其是首段的音高整体偏低,营造出平静内敛的感觉,同时也蕴含着淡淡的悲伤,可以很好地引导听众进入歌曲的情境之中。
副歌部分则采用了京剧旦角唱腔的音色和演唱风格,旋律以大调性质排列,主要音阶为宫调式音阶,它属于京剧中极具特色的反二黄板式,能够在唱腔中表现出激烈、悲愤、悲痛这样强烈的情感。
京剧戏腔的融入,特别是昆曲念白部分,把音乐直接推向了高潮,使歌曲更具张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除了在歌词和旋律上精工细造之外,《赤伶》还用v的形式为歌曲配上了一个感天动地的背景故事。
民国二十六年,尚未受到战火波及的安远县城内一片祥和,戏院的戏台上仍在“咿咿呀呀”
地在演绎着《桃花扇》里的悲欢离合。
裴晏之是这戏院的“角儿”
,他在方寸戏台上水袖柔婉、昆腔曼妙,生生演活了那敢爱敢恨、不惜血染桃花的李香君。
不久,战火绵延至此,扶桑人包围了安远县城,他们以慰军的名义让戏院单独为他们演出一场,而且指名要求裴晏之出场,假如戏院方面拒绝,县城的所有人都难逃一死。
裴晏之没有拒绝,他嘴角噙着冷笑,转身坐到妆台前认真描起了眉目。
是夜,整座小县城一片寂静,只有戏院里灯火通明。
所有扶桑人都坐在戏台下,喝着酒吃着肉,放肆地谈笑。
锣鼓敲响,戏幕拉开,好戏正式开场。
台上唱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台下坐的却是豺狼虎豹,恶鬼当道。
随着鼓声急切,裴晏之的唱腔愈发悲愤……只听他饰演的李香君突然大呼“点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