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第八十六章海船赵朗回到了书房中,他要绘图,绘很多图。
李俊等人很快就要出发了,他必须要在李俊等人出发之前把海船建造之图绘制出来。
在另一时空,赵学霸在大学时期的机械制图、金工实习等工科课程玩得特溜,所以绘起图来也不算是难事。
这一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在思考,要选择哪一种船建造好呢?在他穿越之前,兴趣所致,他看了很多探险方面的资料,当然也包括一些探险家的经历以及古代的探险工具,那些面方的船只包括克拉克船、盖伦船、飞剪船,都一一研究过;中国的广船、鸟船、福船、平底沙船、郑和宝船、楼船甚至是艨艟船都有过研究,但现在要选哪些船建造呢?他略感踌躇。
先从内河船只说起,单是大宋此时行驶在江河的船只,有平底船、飞虎战舰、铁壁铧嘴船、马船、水哨马船、水飞马船、富阳船、脚船、座船、车头船、飞捷船、桨船、板船、铁头船、罗框船、脚船、铁鹞船、柴舫船、舭船、云梯船等等,共四十多种,想选一种既可在内河航行,也可在近海运输的,可不太容易。
思来想去,左右衡量,他才下了决定。
选取2种船只:平底沙船、盖伦船。
平底沙船用以内河和出海口处行驶,盖伦船可驰骋于大海。
盖伦船领先于这个时代四五百年,无论是速度与坚固性,都是这个时代的福船、楼船、桨船、脚船、广船无法比拟的,就算是后世的大航海时代,盖伦船也是海上绝对的主角。
把这2种船建造出来,江河上、大海上都无人与浔阳商行争锋。
这2种船也有大、中、小三个规模,小的盖伦船载货量(不是排水量)约200到300吨左右,大的可去到800吨,十九世纪的盖伦船最大可载量达1200吨。
平底船是内河船,好处是载货量大,可达一百多吨,也就是所谓的千料大船。
据考古记载,一艘2000料的沉船“泰兴号”
,上面装有一百多吨的茶叶,355万件瓷器以及200多名水手,估计一般2000料的船可装300到400吨之间。
这时大宋的最大的船已达5000料。
据宋代吴自牧所着《梦粱录》记载:“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在者五千料,或载五六百人,小者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
因此,建造1000料的平底沙船在内河行驶,也只算得上是大船,算不上是巨舟。
而海船的主角盖伦船,适航性与抗风浪性都远远领先这个时代的船。
盖伦船是哪个国家发明的,到二十一世纪后还是争论不休,有人说是英国人发明的,有人说是西班牙发明的,也有人说是荷兰人发明的,众说纷纭,众口不一。
不过,公认的是西班牙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后,需要运载大批货物和士兵横渡大西洋,当时的主要海船拿屋船和卡拉维尔船已不再胜任这样的繁重任务,于是西班牙结合了这两类船型的优点,大量建造盖伦船,既可做运输船,又可作战舰,帮助西班牙统治美洲,立下赫赫战功,因此久负盛名。
它一般有4桅,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三角帆。
标准长度为46米-55米,排水量300-1000吨,有数层统长甲板,尾楼很高。
大型盖伦船尾甲板有7层,排水量达2000吨,吃水8米,有较好的续航力,在很长时间内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先建造小型盖伦船,训练水手,培训船长,如有需要,再造大的型号。
这个时代宋人不敢漂洋过海,驰骋太平洋,最主要的是没有航海图和海上定位技术,以至于元代时期,阿拉伯人靠着星辰进行大海定位,竟然可领先于当时的世界。
但这个问题对于赵朗来说基本不是问题,赵朗是谁?物理学霸呀,探险家呀,人体计算机呀,东方、西方的大小航海图都在他脑子里装着呢,而利用六分仪、两脚规、量角器、平行尺等工具进行海上定位,是探险家的必修课,更不用说赵朗这个资深的探险家了。
等船造出来后,他选定人员把这一技术传授开去,培训合格的船长,既可进行海上贸易,自己又可进行探险,不亦乐乎。
埋头苦干了五天,终于画好了三桅的平底沙船和四桅的盖伦船的结构图、营造图、平面图、视学效果图、切面图等等,休自了一天,又提笔画了一种特殊的帆船:飞剪船。
宋代的海域海盗星布,要对抗海盗,就要有速度远超这个时代的船,而飞剪船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发明于十九世纪的飞剪船延伸了船体的长度,有一斜杠向外伸,可在首部多悬一些支索三角帆,有利于扩大撑帆的容量;空心船首使船在浪中便于抬首,提高了它在浪中的航向稳定性。
后体逐渐变廋的有倾度的水线十分协调地过渡到狭窄的圆尾,与优美的船首型式和谐地混成一体。
小的干舷、较少的上层建筑,不仅改善了船舶稳性,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帆的作用。
船几乎贴着水面航行,长宽比一般大于6:1其水下形状设计成最小阻力休,以提高航速,但保持一定的横向阻力剖面,导致水线特别优美,甚至在首部水线面有内凹,长长而尖削的曲线剪刀型首柱呈一种适合于赛跑的态势,在海上能劈浪(剪浪)前进以减小波浪阻力,故曰飞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三种船,每艘船一侧都留有六个特殊的窗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