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安史之乱爆发后,有鉴于唐朝周边各部戎人在安禄山这个光辉榜样的带动下纷纷开始各怀鬼胎,郭子仪便觉得这些党项人聚集在大唐的西北边陲日后恐为后患,于是他向唐代宗建议将党项族里实力最强的拓跋部分散迁至银州(今陕西横山)和夏州(今陕西靖边县)。
郭子仪的本意是想削弱和分散党项人的实力,但他不会想到他的这个举动会给后世带来怎样的后果和影响。
银州和夏州正是当年南北朝时期已经被鲜卑化的匈奴人赫连勃勃所建立的“大夏国”
的所在地,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坚城“统万城”
正是指的这个夏州。
更加让郭子仪不会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党项拓跋部将会在往后的历史里统治西北五州乃至于在后来将河西走廊全部吞并继而建立起了与北宋和辽国呈三足鼎立之势的“西夏国”
。
黄巢起义,天下再次大乱,当黄巢的起义军逼近京城长安时,唐僖宗下令各地藩镇进京勤王。
居住在宥州的党项拓跋部首领拓跋思恭在接到勤王诏令后也率领党项军队进京平叛,在成功赶跑了黄巢之后,唐僖宗封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并加封其为夏国公,另外还对其赐姓国姓——拓跋思恭就此成为了李思恭(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姓氏就是这么来的)。
至此,拓跋思恭有了自己的大片领地,简称“定难五州”
,这五州之地分别是夏州、银州、绥州(今陕西绥德县)、宥州(今内蒙古鄂托克旗)、静州(今陕西米脂县)。
有兴趣的话可以打开地图看一下这片土地的具体位置,简而言之,这片土地就是呈“几”
字型流向的黄河的那个隆起部分。
紧挨着这片地方的南面正是唐朝的京畿重地延州(今陕西延安)和京城长安,日后雄踞中国西北的西夏王朝的雏形由此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唐帝国灭亡之后,中国再次动荡,五代十国相继粉墨登场,而党项拓跋部的历代首领则牢牢地控制着定难五州。
五代时期,不管中原地区是谁称王,拓跋氏都立马在第一时间上表向中原王朝称臣,在此的几十年时间里他们一直安安稳稳地在定难五州当着他们的土皇帝。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以定难五州为基本盘的西夏国是一个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的国穷民弱之地,但事实并非如此,这里简直堪称一个得天独厚。
北边的宥州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这里可以出产和提供大量的牛羊,最重要的是这里盛产优质的河西战马,这可是北宋王朝做梦都想得到的一块天然产马地。
在南边以七里平为主的农业区则有大量的土地可以出产粮食,另外这块地方还出产可以当成货币在市场流通的青盐,据史料记载这里的青盐产量每年可达到一万五千斛。
可以说,这片地方是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要马有马。
宋朝建立之时,这时候的党项拓跋部首领、定难军节度使是拓跋思恭的弟弟拓跋思敬的后人李彝殷。
按照之前的先例,李彝殷在宋朝建立后的第一时间向赵匡胤表示臣服,而且为了避讳赵匡胤老爹赵弘殷的名讳,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彝兴。
此人不但会做面子工程,而且还用实际行动向赵匡胤表示臣服和忠诚,他在打败了北汉皇帝刘钧对西北大的进犯后向赵匡胤进献了三百匹优质战马。
大喜之余,赵匡胤命人制造了一条玉带送给了千里之外的李彝兴。
公元967年,李彝兴亡故,赵匡胤下令为其废朝三日并追赠其为太师,另又追封其夏王。
李彝兴死后,依照藩镇的传统,他的儿子李光睿自立为留后,然后赵匡胤正式下诏让其继承了老爹此前的全部官职和爵位。
李光睿的表现仍和他的祖辈一样,而且他还在公元976年出兵攻破了北汉的吴堡寨以配合宋朝当时正在对北汉都城所进行围城之战。
赵光义当了皇帝之后,李光睿为了避讳“光”
字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克睿。
公元978年,李克睿亡故,其子李继筠嗣位。
李继筠的表现比其父辈更上一层楼。
赵光义灭亡北汉的当年,李继筠派出三路大军渡过黄河攻打北汉,可以说宋朝能够最终灭亡北汉也有他李继筠的一份功劳在里面的。
可惜的是,这个李继筠命不长久,他在公元980年去世,死前他把自己的大位交给了他的弟弟、时年还不满十八岁的李继捧。
好了,在宋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李继捧同志终于是出场了,我们接下来的故事就是要从他的身上说起。
:()北宋帝国兴亡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