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当年坐在驴车上抚摸箭伤的赵光义像极了被事业、感情和生活所打倒的我们,而李世民人生里的那种无往而不利的意气风发对于我们来说显得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和不切实际,我们鲜少有人能够体会到李世民在向上攀登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那一番志得意满的无限快感和满足是什么感觉,但赵光义在驴车上的那一番透彻心扉之痛却是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曾体会过的。
我很想知道的是,那些嘲讽赵光义是“高粱河车神”
的人如果身处其位且身临其境真的就能够比他做得更好吗?我看未必。
赵光义再怎么“懦弱”
却也敢于以九五之尊将自己置身于最危险的前沿阵地,他去直面过刀山血海,单是这一点他就比那些只能躲在屋子里敲击键盘的勇士强过百倍。
我最想说的是,在高粱河大败以及雍熙北伐和君子馆惨败之后的那个赵光义。
赵光义也是人,是一个有感情、有血有肉的人,几十万宋军将士的阵亡对他这个做皇帝的人而言不可谓不是痛彻骨髓之痛,这和一夜间倾家荡产且已经年到中年的企业家其实没什么分别。
但是,遭遇如此重大失败的赵光义没有倒下,宋朝没有因此而崩盘,他也没有因此而丧失掉人生的斗志以及对未来的信心。
相比于赵光义,在历史上名声远胜过他的宋神宗和宋孝宗在这方面就显得脆弱很多,宋神宗因为五路伐西夏的失败以及永乐城的惨败而积郁成疾最终英年早逝,而宋孝宗则在北伐失败后彻底丧失掉了在战场上的斗志。
不客气地说,在遭遇失败之后,这两人都废了,但赵光义至死都在跟自己的命运战斗,在他的晚年他甚至面临着与蜀川、党项和辽国三面开战的亡国之局。
天佑中华,好在赵光义和他的宋朝最后都挺过来了。
我最后要提的问题是,如果你是赵光义,你能保证自己在遭遇高粱河之败和雍熙北伐的惨败之后还能直挺挺地站立在原地接受命运的下一次洗礼吗?如果有一天,当你辛苦半生甚至大半生的成果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你还能拥有对生活的信心吗?能吗?要知道,很多人即使只是某个亲人的逝去或者某段恋情的结束就从此失去了自我,而在生意场上被一击即中从此一蹶不振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更有甚者,只是别人的一句对他的否定和质疑就能让他怀疑自己的整个人生继而彻底地否定自己。
作为一个帝王,有人评价赵光义是“志大才疏”
,这一个评价用于他在军事上的表现是很恰当的,但如果要以此来评价他的整个帝王时期的所作所为,我对此绝对不敢苟同。
诚然,在这一章节里我几乎都在说他的功劳以及赞扬他的强大心智,原因就在于之前我对他的指责已经够多了,在他谢幕之时我只是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他这一生。
赵匡胤、赵德昭、赵德芳、赵廷美、小周后、宋皇后,因为这些人留在历史里的疑案以及由此而在民间产生的诸多传说,这让赵光义很难被称之为一个好人,更称不上是一个君子,但我认为他是一个好皇帝,一个为国家和百姓殚精竭虑的有为之君,一个立志要成为千古一帝并为之而不屈不挠地奋斗过的有志之君,但这个好皇帝不是一个好人,甚至是一个伪君子。
《宋史》对赵光义的评价我认为有几句非常公允:帝以慈俭为宝,服浣濯之衣,毁奇巧之器,却女乐之献,悟畋游之非。
绝远物,抑符瑞,闵农事,考治功。
讲学以求多闻,不罪狂悖以劝谏士,哀矜恻怛,勤以自励,日晏忘食。
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
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
是的,即使有对辽战争的狼狈,即使有李继迁之乱,但斧声烛影、赵德昭和赵廷美之死以及对宋皇后死后的不敬才是他赵光义一生都无法洗去的最大污点。
赵光义匆忙又缓慢地走过了五十九年的光阴,其中在位二十二年,这一路上他以帝王之尊睥睨天下享受过人世间最无上的荣光,他也披荆斩浪饱经这世间最迅猛狂暴的雨雪风霜。
二十二年的荣辱兴衰,前后立国三百一十九年的宋朝在他的手里最终打造成型并涂抹上了属于他的一道独有的色彩,回首这一生,他又夫复何憾呢?可是,他可以死而无憾,但在他低头俯视自己的灵魂并与之真诚对话时,他定然会深自愧责。
我个人一直以来都认为一个人如果在他临死之时能够对自己说出死而无憾和问心无愧这两句话,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成功的人,是一个可以含笑九泉的人。
然而,太宗陛下虽敢说他死而无憾,但绝不敢说问心无愧,仅凭这一点他显然无法含笑九泉。
斯人已矣,万里山河依旧,太宗陛下,一路好走!
:()北宋帝国兴亡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