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作为一个敢于拿国家、军队和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当成赌注的超级赌徒,在高粱河被辽国人狠狠地抽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之后,在收拢败兵却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军队并未遭受重创之后,在经历了这一番大悲大喜之后,仍然处在极度的不甘和愤怒中的赵光义是不是应该命令全军就地休整,等到吃饱喝足之后再扑向幽州与辽军进行一场正大光明的对决呢?到了那个时候,双方就是在进行一场毫无秘密的公平对决,而最后无论胜败相信双方都会心服口服,可让人意外的是赵光义并未这样做,他选择了就此罢兵。
很多人都认为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他受伤了,而且被辽国人打出了心理阴影,所以他害怕了,不敢再战了,可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次要的客观因素且都只是暂时性的。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赵光义在经历了一番生死逃亡之后、在对自己进行了一番灵魂拷问之后他已经变得理智和冷静了,而他在这个时候就显现出了他本人在心性和精神层面上的过人之处。
在人生各种形式的战场上,一个人在赢肥了的时候能收住手,而在输惨了的时候也能收住手,如此之人可谓大丈夫是也。
赵光义没有做到前半句,但后半句他做到了,可问题就在于我们绝大多数人不但做不到前半句,后半句也做不到,因为我们好多人终此一生都是受情绪和感情驱使的奴隶。
我甚至可以这样说,那些在赌桌上、在人生的战场里以及在真正的战场上有很多人都能够成为一时的赢家,可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之所以最后输得衣不蔽体,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在遭遇失败的时候收不住那双想要立马复仇的双手,更控制不住内心的魔鬼,而这导致了他们最后的失败——那种没有机会翻身的失败。
不服输、不认输,这是我们自打小的时候就会被灌输的人生理念,可这真的是一种应该被人所歌颂和赞美的品格吗?非也!
过刚易折,强极则辱,此为千古不变之真理,而赵光义通过高粱河之败不但懂得了这个真理,他更是深刻地悟透了这个真理。
因此,尽管他千不情万不愿但他最后还是认输了,他承认自己这次败了。
可是,他虽然承认自己输了但却绝对没有要服输的意思,等到他恢复元气之时他还会再次向敌人发起挑战,而历史也将会证明他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
之前在说到有关于此的话题时我曾说到过赵匡胤。
当年面对太原城久攻不下且己方又死伤惨重的局面,面对禁军全员请战誓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太原的汹汹战意,赵匡胤虽然也对北汉的死命反抗感到极度的震怒,可他最后没有选择押上自己的全部本钱执意要拿下太原,而是审时度势地选择了撤兵——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
可是,这有损于他的一世英名吗?再次重申一遍:认输是一种可贵的品格,而赵光义与他的哥哥一样也具备这样的品格。
在兵败高粱河之后,赵光义是完全有能力重新集结军队与辽国人再次进行决战的,而他也未必就一定会输,可他成功地把自己内心的那头暴怒的狮子给关进了笼子里。
一个人光是有认输的能力以及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还远不足以让他获得成功,最重要的还是在失败之后他是否能够再次振作。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作家和思想家蒙田曾说过一句话:“真正能够伤害到我们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待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世间有太多的人在经历了超级惨败或挫折之后变得一蹶不振,这其中不乏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中之杰,而究其本源无非就是不能面对和承受失败所带来的后续效应——他们被命运的雷霆一击给彻底征服了。
不说别的,单说中国历史上为人所熟知的几个案例就可见一斑:淝水之战后苻坚的最终命运是什么?官渡之战后袁绍的最终命运是什么?至于夷陵之战后的刘备就更是无需多言,心理遭受重创的他直接就死在了回军的路上。
再说一个更有名的人,赤壁大败之后曹操又做了什么?在上述所提到的这四个人里面他还算是正面典型,遭遇史诗级别的惨败之后他不但成功地保住和巩固了自己的基本盘,而且还通过励精图治让曹魏成为了三国里面综合实力最为强大的政权。
如此所为,他称得上是一个战胜挫折的励志型人物了吧?可是,自赤壁大败之后,他却丧失了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再没有发动过统一战争。
那么,赵光义呢?高粱河之败对于他来说不可谓不是刻骨铭心之痛,但他沉沦了吗?没有!
后来的雍熙北伐、五路大军联合进剿党项李继迁,平定蜀川叛乱,这三件事无一不是赵光义的大手笔,无一不是在彰显他想让宋朝重现汉唐盛世的雄心壮志。
在那段特殊时期里,他甚至同时承受着蜀川的叛乱、李继迁的不断侵扰以及辽国人在边境秣马厉兵的三重压力,可他最后都挺过来了。
换了别人处在他的位置,我实在是不敢想象那个人能否承受得住高粱河之败的打击,在以后又能否承受得住雍熙北伐的超级惨败所带来的痛苦和打击。
我当然不能说赵光义在这一系列的挑战和惨败面前其应对方式堪称完美,但试问有人敢说他在这种局面下就一定能比赵光义做得更好吗?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是赵光义或许是宋朝乃至于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不幸,但同时这或许也是宋朝和我们这个民族的幸运。
不可否认,他的身上有太多为人所诟病的地方,但这个人的身上同样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可取之处。
还是那句话,他如果真的只是一个卑鄙无耻和阴险狡诈的小人,那他绝对不会成为统治大宋王朝二十一年的太宗陛下,大宋王朝也根本不会有前后延续三百余年的国祚,而是会在他的手里就早早地断送了万里江山。
对赵光义持苛责态度的人认为他是一个深得厚黑学精髓的人,但一个人脸皮够厚心够黑就一定能成功吗?事实并非如此,一个人怎样去看待和对待失败与挫折才是决定这个人的人生高度的决定性要素,在这方面赵光义也可堪称人杰。
:()北宋帝国兴亡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