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都说赵恒和宋朝是软蛋,放着那么好的机会都不敢去把握,看到这里应该就知道这其中真正的原因了吧?辽军十几万人就在边境线的那一头蠢蠢欲动,假如换了你是赵恒,你敢在这个时候抽调河北的大军远赴千里去攻打党项人吗?有鉴于辽军在边境一侧大举增兵,手握十余万大军的宋朝北方定州大营主帅王超向赵恒建议应该把宋军的防线往前推,他甚至还建议宋军应该实施积极防御,也就是直接越境对辽军发起主动攻击。
,!
此言一出,赵恒立马就被吓呆了,他不由分说地拒绝了王超的这个建议,而他的理由则是非常令人耳熟:“王超,朕警告你,你这样做不但伤不了辽国人,反而是在寻衅滋事,是在主动挑起争端激怒敌人,是在给敌人入侵制造口实,你绝不可以这样做。
另外,就算是辽国的边民有越境放牧的行为,你也只能驱赶而不能越境追击或劫掠。”
都来看看,这是一位对敌人多么“仁德和体贴”
的皇帝,可这并非是赵恒独有的思维,他的这种思维就算是在当今也是大有市场:我们是礼仪之邦,绝不打第一枪,就算明知道对方要来打我们也要等到对方捅了我们一刀后才能还击,否则就是不礼貌,就不具备一个礼仪之邦应有的修养和气度。
恕我卑鄙阴险和下流,在我看来,这种想法和观点何其谬也!
如前所言,说这种话以及有这种想法的人当真是敌人的第一刀没有砍到你自己和你妻儿老小的身上吗?隔岸观火做圣人,这种人就该亲身去领教一下敌人的凶残和血腥到底是什么样,然后再来说话!
王超难得如此爷们儿一回却被赵恒一盆冷水给浇了个透心凉,他从此也就老老实实地待在他的定州城里等着辽国人来打他,直到最后这场战争结束。
既然你赵恒这么有礼貌,那对面的辽国人也就不跟你客气了。
这年的三月,辽军的一支骑兵大摇大摆地对宋朝进行了越境侦查以便为今后的大举进攻做好准备。
只是在回去的路上这些不长记性的契丹人倒了个大血霉,从威虏军里冲出来的魏能将其截击在半路上对其一顿迎头痛击并在随后对其一路追杀差点让这群契丹娃全都埋骨于异国他乡。
进入八月,辽军的越境侦查活动越来越频繁和猖獗,他们甚至深入到了深州和祁州境内。
随着萧燕燕和耶律隆绪亲率大军进驻幽州,辽国人的南侵行动已是箭在弦上。
大战即将来临,赵恒一面命令边境线上的宋军各路先锋进入紧急战备状态,一面又让王超的定州大营沿唐河列阵准备与辽军主力进行决战。
大战终于是要来临了,在边境线上时刻都枕戈待旦的宋军各路先锋将再次直面辽军铁骑的冲击,可这些像钉子一样深深地扎在边陲的将军们知道他们即将面临的是怎样的一群敌人吗?他们不过是分散在各处要地且领兵不过数千的先锋主将,尽管他们麾下的这数千人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铁骑,可他们的对手却是由辽国的皇太后和皇帝亲自率领的二十余万辽国铁骑。
公元1004年闰9月7日,辽国皇太后萧燕燕以及辽圣宗耶律隆绪从幽州出发开始了母子俩的再一次御驾亲征。
几天之后,二十余万辽军在主帅萧挞凛的率领下正式从涿州开拔直扑宋境。
宋朝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宋军在保州境内的各路先锋,然而,这场在中国历史上意义无比重大的战争的第一战却让人有些啼笑皆非。
由于早就知道辽军要入侵,驻守威虏军的魏能便和田敏等人提前在边境线上设下了伏兵准备给辽国人送一份头彩。
可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次为辽军打前站的先遣队竟然只有百余人,而且这些人的头儿还是一个和尚。
不过,这个和尚可不是一般的和尚,中原的和尚大都严守清规戒律且以慈悲为怀,但这个为辽国人当先锋的和尚却是一个横刀立马的武僧。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金庸笔下的鸠摩智和金轮法王不也是和尚吗?不也照样视杀人如儿戏吗?正当这位高僧带着一帮契丹武士耀武扬威地越过边界并开始在宋朝境内打家劫舍之时,魏能和田敏突然率军冲了过来并对其大打出手。
在这两位勇将麾下的数千精锐铁骑面前,这一百多个契丹人根本就不够他们塞牙缝,而那位高僧倒是表现得很神勇——他立马举手投降!
本以为会有一场惨烈的厮杀,可没想到对手竟然这么弱鸡,魏能和田敏多少都有点郁闷地各自回归本镇。
不过,他们并不会失望和郁闷太久,有仇必报的辽国人是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更何况在边境的那一头是近二十万热血沸腾的辽国人。
:()北宋帝国兴亡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