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鸭知水暖”

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

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

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

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

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

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

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

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

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相媲美,具有见微知着、举一反三的道理。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

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河豚欲上”

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

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

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

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

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

,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

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

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

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

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4-7,!

其二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一首,因而第二首已鲜为人知,实际上,第二首也写得很好。

第一句大体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

,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依依不舍,差点掉了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小阁老八零后少林方丈武道长生从内丹术开始重生公主大人太嚣张离婚后前妻成了债主世嫁年代空间:糙汉心尖宠又甜又撩不败战神亮剑:开局拿下鬼子据点属性无限暴涨,我横压多元武侠BOSS之路命运守望者盛世妖娆:邪帝宠狂妻末世大回炉天朝仙吏最强丹药系统将夜碧落天刀绝世武神仙父五零福妻有空间长生:加词条,从纳妾开始豪门军少密爱成瘾全民转职:开局获得万倍经验增幅神话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