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陈玉楼研究那副人皮陵谱也有些时日了,对其中有关献王墓的注解可以说是烂熟于心:“神魂莽莽归何处,碧水生玄显真形……中镇天心有龙晕,龙晕生处相牵连,隐隐微微绕仙穴,奥妙玄通在此中。”
这些青乌风水中的“八股文”
,颠来倒去无非是说献王墓选址的好处,说白了就是下面人说给帝王的吉祥话,像陈玉楼和鹧鸪哨这种盗墓的行家,对于所谓的“神仙穴”
从来都不是不屑一顾的,盖因但凡是“神仙穴”
,便皆是不可遇也不可求,仅仅存在在书本里。
从风水的角度来讲,所谓的“龙晕”
,就是指清浊阴阳二气相交之处一层明显的界限,这层界限不是互相融合的区域,而更像是天地未分时的混沌状态。
有道是“低一分是水,高一分是气”
,“龙晕”
正是不高不低,非水非气,而是光,凝固且有形无质,千年不散的虹光。
金玉易得,宝石有价,便是天下最昂贵的木材也总有人用得起,可要想找一处如人皮陵谱上所说的“千年不散的百道七彩水虹聚集一处”
的葬位谈何容易?
正因如此,哪怕亲自踏上了前往献王墓明楼的栈道,陈玉楼都始终未曾将人皮陵谱上的话当真。
然而真正穿过天宫下的“龙晕”
的时候,陈玉楼却不得不暗自咋舌,层峦般的薄雾包裹着一切,目之所及到处都是流窜的虹光,让人如置身太虚幻境一般。
一切都与镇陵谱上的描述无二——危崖绝险盘岩重迭,层层宫阙都揳进绝壁之中,逐渐升高,凭虚凌烟之中,有一种欲附不附之险。
沿山凹的石板栈道登上玉阶,放眼一望,但见得金顶上耸岩含阁,悬崖古道处飞瀑垂帘,深潭周遭古木怪藤,四下里虹光异彩浮动,遥听鸟鸣幽谷,一派与世隔绝的脱俗景象。
龙晕隔绝了水汽,玉阶尽头的空气凉爽干燥,与龙晕之下截然不同,由此可见,献王墓这“微妙通玄,善状第一”
倒不是浑说的,天轮龙晕的神仙形势,确是非同凡俗。
古滇国虽偏安西南荒夷之地,自居化外之国,但最初却依旧是秦国的一部分,王权也始终掌握在秦人之手,直到汉武帝时期,因此献王墓中的一切自然脱不出秦汉建筑的整体框架。
献王墓的明楼正殿下有长长的玉阶,上合星数,共计九十九阶,由于地形的关系,这道玉阶虽然宽阔,却极为陡峭,最下面刚好从道道虹光中延伸向上,直通殿门。
大殿由一百六十根楠木为主体构成,层层皆是秦砖汉瓦,紫柱金梁,极尽奢华之能事。
明楼大殿前有一只驼碑的赑屃,石碑上书几个古篆大字——“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凌云天宫,会仙宝殿。”
陈玉楼见此不禁嗤笑道:“我看这献王老儿真是做神仙想疯了,明楼叫’凌云宫’,正殿唤作“会仙殿”
,以为在悬崖绝壁上盖座宫殿,便能请神仙前来相会,陪他下棋弹琴,最好再列开架势接他归仙!”
“会仙殿”
的殿门只是虚掩,并未落锁,两扇门十分沉重,丘门星一脚踢开殿门,里面黑灯瞎火,什么也看不清楚。
按理说明楼中极少有机关暗器,但先前鹧鸪哨已经和陈玉楼通了气,二人皆十分小心,殿门刚开启,鹧鸪哨便立刻闪身躲到一边,撑起金刚伞遮住要害,等了一阵,见殿中没有什么异常动静,才再次过去又把殿门的缝隙推大了一些。
虽然是白天,但日光却也只能照到门口,宽广的宫殿黑暗阴森,众人点起火把探路,刚迈过殿门那道高大的红木门槛,便见门后两侧矗立着数十尊巨像——首先是两只威武的僻邪铜狮,都有一人多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