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花若水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a4纸来,又从笔筒里拿出钢笔,边在纸上写,边耐心地给她解释道:“古人给汉字注音一般有四种方式:直音法,读若法,譬况法,反切法。
直音法是用读音相同的字去代替另一个字的读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它在中国历史上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盛行于汉代。
《尔雅》有:‘肇’注‘兆’。
直音法虽然简单易懂,但它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比如一个字没有同音字,或者注音的汉字比被注音的汉字更难、更生僻,都会为学习带来很大的不便。
读若法是用同音字或音近字给被注字注音。
比如,《说文解字》:“唉,应也。
从口矣声,读若埃。
有时“读若”
也写成“读如”
、“读为”
、“读曰”
、“声同”
、“声近”
等。
用“读若”
的方法注音简便易懂,但缺点是不够精准,有时读音只是大致相似,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用来做注的字读音发生变化,后人很难根据注音把握该字的准确读法。
譬况法是用相近的事物来对比说明,它的重点不在于字的本身读音,而是告诉我们发音的方法和重点。
一般分为以口势譬况、以舌位譬况、以送气急缓和声调长短譬况等。
这种源于早期先秦的注字方法现在被认为是汉字注音之始。
??《淮南子·修务训》:‘胡人有知利者,而人谓之駤。
’高诱注:‘駤读似质,缓气言之者,在舌头乃得。
’反切法是用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声”
,用另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韵”
和“调”
,把它们拼合成被注字的读音的方法。
它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一种双拼制注音法。
即反切上字取“声”
,下字取“韵”
和“调”
。
比如:缓,胡管切。
“缓”
字的读音,就是取“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