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褚豹悚然一惊。
父亲之前一直视谢澜安为囊中脔物,可这句话,意味着他开始真正忌惮这个女人了。
·
漆金描纹的茶盏跌在摩羯纹地衣上,宫娥屏息伏地收拾,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尉迟太后抚额倚案:“武川的军户也叛了?”
皇太子亭历在一旁的方桌上摆弄黑白棋子,闻言动作一顿,两种颜色的双瞳烁出奇冶的光芒。
国师在下首,神色沉重,“是李伯甫带的头,带走了一万余人,所幸没有投靠柔然,在凉城……举旗自立了。”
然而不投靠宿敌,就能算作一种幸运吗?
六镇突如其来的反叛,给北庭造成了不可逆的重创。
最初,尉迟太后只是想借这个由头,整治朝中与军中沉积多年的腐败乱象。
纥豆陵和去岁守虎牢关,有功于朝,哪怕是功过相抵,太后也并未想要他的性命。
谁知纥豆陵氏半点委屈都不肯受,纠集族部先发制人,这才致使广莫门之乱。
而后,北臣在这场大清洗中人人自危,各怀机心的异党之人互相构陷,自诩耿直的御史台风闻言事。
这一牵连,卷进的人如滚雪球越来越多,愈演愈烈。
等太后与国师反应过来,想要叫停,已经晚了。
远在六镇的军户听闻朝中主将谎报军情,联想到这些年他们应征出战,阵亡抚恤金却一年比一年低,就嚣闹起来。
北郡的主事对这些军户看轻惯了,既没上报中枢,也没在第一时间安抚军户情绪,反而以武力镇压。
就在矛盾激发之际,又不知是打哪传出的风声,将当日朝会上,纥豆陵和声称要拒收那两万兵俘的话,吹到了六镇将士的耳朵里。
都是当兵的人,我以性命报家国,君却以草芥视吾等,怎能不兔死狐悲?
于是彻底寒了心,叛逃的叛逃,自立的自立。
至此六部元气大伤,北郡哗变生乱,朝廷内外交困,完全脱离了尉迟太后的初衷。
而诡异的是,朝中蒙受这样大的损失,仍旧没查出是谁通敌泄露了军中机密。
后来还是皇太子说了一句话,如同当头一棒:
“有没有可能,也许那图纸根本没有泄露,而是玄人想出的克制之法?”
国师闻言悚然。
他设计的铁云梯,可谓参考了尉玄百年间的大战经验,耗费近一年心血才制造成功。
如果这样都能被敌国在朝夕间参透,不是太可怕了吗?
“谢含灵。”
尉迟太后眼眸微眯,涂着鲜红口脂的唇间轻轻道出这个名字,召来谍子问,“建议放回俘虏的,是那南庭谢含灵的主意?”
金陵派出的探子能探听到洛阳的变故,洛阳也有专门的间谍机构,渗透于江左,混迹于市井。
虽不说对南朝国事了如指掌,但收集坊间流传的各种逸闻不是难事,多少能拼凑出一些南边的动向。
何况那位良策频出、不可一世的谢家女郎,毫无低调的意图,就连北尉也听说过她的鼎鼎大名。
得到谍子肯定的回答,禁宫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上一年青州被玄人夺取的惨痛经历,还恍如昨日,那场“北伐”
,也是由谢澜安首倡。
细细回想,大尉的这两场大败,都是谢澜安在金陵入仕之后才发生的……尉将突然被南朝的后起小将看透排兵布阵,也是在谢澜安去年离京走了趟荆州之后。
尉迟太后掌政多年,权临天下,很少神化什么人。
可她也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拼凑着前因后果,尉迟太后不得不生出一个念头:如果大尉这一败再败,一乱再乱,都在谢澜安的谋划之内,那这个人便太可怕了。
她甚至还那么年轻!
国师显然也想到了同样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