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坐在武臣群里头末尾的谢鳞对于顾岑的出场并没有什么格外的关注,这场辩论到俞鹤伦提出辩公私而定是非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
那对老夫妇的儿子是蠢、还是被设计已经无关紧要,众人的目光已经被吸引到公私的定论上。
而勋贵们、或者准确一点,春秋社的人提出这样一场辩论的目的,不在于搅浑这潭水,而在于谢鳞眼光所及的五个人,他们其中一个人的反映是最重要的。
而殿中央的俞鹤伦看到顾岑出场,知道漕运系的责任已经推脱掉了,下面该进行第二场对于春秋社中某个人更重要的表演了。
俞鹤伦虽然没有了心理负担,但精神却更为紧张,他身后坐着所有的勋贵武臣,就像韩恪方才的反应一样,当他的话代表了一个群体的时候,即使身居高位,说的话也是被精心设计过的。
他之所以愿意充当马前卒在于一个承诺,这场辩论的真正目的同样与他息息相关。
他们要搞清楚:谁是可以合作的朋友、谁是天然的敌人。
他脑海中翻过如此多思绪,面上却是按计划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之所以讲公私,是因为我们在朝的人都是公私难分之人。
你们说海运开通利国利民,是天下之大公,可海运开通所存在的害却是清晰可见,漕船闲置、南北河运量减少,冲击船价、冲击运价。
我们漕运勋贵、官吏世代从事河运,几代家业积累,手上握有的河船数量不知多少,恐有上千艘,不抛掉,就是放任自己亏掉数万两银子,败尽家业,我等如何去见泉下列祖列宗?顾岑!”
“阁老,卑职在。”
顾岑听俞鹤伦点到他,恭敬应答。
“我问你,趋利避害是不是人生而有之之欲?”
顾岑听到俞鹤伦的问,早有预料,心里略作犹豫后遵从家学本心,朗声答道:“昔年亭林先生有言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
趋利避害如草木向阳,本是乾坤生养万物的枢机——江南蚕妇缫丝求利,养得半城织机轰鸣;晋商避塞外刀兵之害,反开出万里茶路。
私欲若能用礼义作堤坝,引向沟渠,便是合私成公的活水。
怕只怕有人假天理灭人欲,自己却把漕粮往别院地窖里搬。”
此话一出,顾岑背后多人点头称赞,李轲也露出赞许的表情。
俞鹤伦对于顾岑比喻里的明讽没有介意,而是继续往下讲:“你说的很好,你说私欲要拘于礼义之内,趋利避害也要有度,那我问你,我们抛船是否违度?”
顾岑犹豫再三亦未敢作答。
“那我再问你们一个问题。”
俞鹤伦指尖重重叩在鎏金凭几上,声如裂帛,眼光扫过所有文官,最后回到韩恪的身上,韩恪也感受到了,变得紧张起来,“船是船商的资产,如果你们不确定抛船的行为是否过度、逾越礼义。
那土地呢?当今天下,田地是一等一的财富之源,王船山《噩梦》有言地非王者所得私,天地之间有民而地宜养民。
太祖定江南,均分土地于官民军士,到天佑帝平定天下,江南百姓尚有薄田,可根据嘉祥三十五年的土地清查结果,江南三府七成膏腴尽归官绅义田,洞庭粮商借常平仓之名行围积之实!
这究竟是藏地于民还是藏地于官?还有,如果抛船的行为不能被确定,那囤积土地的行为怎么确定是否符合礼义?韩恪!
你能给我解答一下吗?”
殿角铜漏忽地卡住滴水,满朝朱紫俱被这番船山绝学镇住。
韩恪衣袖已被冷汗浸透,他突然意识到,今日辩的不只是出售船只,而是在动摇天下田制的根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