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意为皇家部队的火药库爆炸引起的。
王恭厂明中叶一度制造过火药。
我国是世界上火药热兵器的发明国,也是最早使用热兵器的国家,早期古代制造火药系为兵卒释放作为联络信号,另外,明代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期,其中军事科技,也不例外,得到了大发展,有可靠资料显示中,明代军队对于火药热兵器的使用非常广泛,明朝中后期,明军使用火器的部队,高达百分之六十。
另外百分之四十分别为百分之二十的骑兵和百分之二十的步兵,其中骑兵亦有一部分使用火器的骑兵,因此可知,王恭厂,确实有一定数量的军火储存,王恭厂附近有兵营和军火库以及兵工厂,驻有士兵,但其规模比不上现代中国的兵工厂大。
即使是军火仓库里火药成堆,但当时的黑色炸药威力相对较小,所以就有人推测,就算全部点着,也不过将军火库以及周围的房屋烧光、焚爆为平地而已,绝不会死伤数千数万人。
特别是当时的司礼太监若愚明确记叙“王恭厂”
是负责管营建的皇家部队后勤部。
有钱、粮草、马匹是真的,也不排除有储备火药的库房,所以将都城灾变一起推给王恭厂爆炸是错误的。
当然,王恭厂也在爆炸范围内,居住附近的百姓说王恭厂有铁砂纷纷飞散,但这是在“蘑菇”
云、“灵芝”
云落地之后,冲击波摧毁了小火药储蓄室必然的结果,绝非王恭厂失火引起的灾变。
况且史、志各书如实记载这次灾变“不焚寸木”
、“焚燎之迹全无”
,因此,也有人认为王恭厂,是灾变的受害者,根本不是灾变的罪魁祸首。
史书记载关于大爆炸的情况,在《明实录·熹宗实录》、《国榷》、宦官刘若愚所着《酌中志》、北京史地着作《帝京景物略》、《宸垣识略》中都有记载,尤其是根据当时属于官方的、相当于现在政府新闻公报性质的邸报底本,佚名抄撰《天变邸抄》对王恭厂灾变记述极为详细。
明宫史明朝天启皇帝的司礼太监刘若愚,是这次大灾变的目击者之一,在他所着的《明宫史》一书中,详尽地记述了这场巨大灾变:“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五月初六辰时(注:上午7~9点),忽大震一声,烈逾急霆,将大树二十余株尽拔出土,根或向上,而梢或向下;又有坑深数丈,烟云直上,亦如灵芝,滚向东北。
自西安门一带皆飞落铁渣,如麸如米者,移时方止。
自宣武门迤西,刑部街迤南,将近厂房屋,猝然倾倒,土木在上,而瓦在下。
杀死有姓名者几千人,而阖户死及不知姓名者,又不知几千人也。
凡坍平房屋,炉中之火皆灭。
惟卖酒张四家两三间之木箔焚然,其余了无焚毁。
凡死者肢体多不全,不论男女,尽皆裸体,未死者亦皆震褫其衣帽焉。”
明季北略明末着名历史学家计六奇在他写的《明季北略》一书中,也生动地叙述了这次大灾变:“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注:上午9~11点)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震荡。
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
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
屋数万间,人二万余,王恭厂一带糜烂尤甚。
僵尸重叠,秽气熏天,瓦砾腾空而下,无所辨别街道门户。
伤心惨目,笔所难述。
震声南自河西务,东自通州,北自密云、昌平,告变相同。
京城中即不被害者,屋宇无不震裂,狂奔肆行之状,举国如狂。
象房倾圮,象俱逸出。
遥望天气,有如乱丝者,有五色者,有如灵芝者,冲天而起,经时方散。”
天变邸抄明朝的官方报纸—《邸报》为这场大灾变而颁发的“号外”
—《天变邸抄》之中。
《天变邸抄》还记载了大震爆发后许多人失踪的事件:“长安街一带,时从空中堕人头,或眉毛或鼻,或连一额,纷纷而下”
。
“德胜门外,坠落人臂人腿更多”
。
“宣府新推总兵拜客至元宏寿大街,一响和马同长班七人并无踪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