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织室已经从长安县原来的位置搬到了郊外,这个地方以后会成为工业区,也会成为长安县的一部分,不过现在还稍稍有点荒凉。
织室也正式改名,现在叫“长安纺织厂”
,嬴政对名字没有执念,织室既然不适合了,那就直接用后世习惯的方式来命名了。
韩非的身体不像李斯与张苍那么健壮,年纪大了有点多病,刚刚病愈,但他也来了。
几位公子如今都是他的学生,于是同他走在一处,扶苏靠着老师,搀扶着他,边走边轻声道:“太医说先生还应该多休息几日再出门。”
韩非看向四周的机器,轻笑道:“这样的时刻,非不亲来,岂不是错过了。”
公子高扶住他另一侧胳膊,想起师长平日的教导,似懂非懂,与兄长扶苏对视,彼此点了点头,打算回去再讨论。
他们平时私下里就说过,韩子的学说似乎与完成《韩非子》时不太一样了,现在好像能看到儒家的影子,又好像跟墨家合流,但这话打死他们也不敢问韩非。
怕真被打死。
总而言之,韩子非常重视机器——这个词其实最早在《周易》中是用来描述天地运行的规律和机制的,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在秦国渐渐用在了人工造物的机械用具上,扶苏他们年纪小,已经记不清了。
他们也不知道是韩子影响了父亲,还是父亲影响了韩子,像这样一台机器投入应用,竟然让韩子拖着病体来参观,让父亲带着朝臣来助兴。
纺织厂的厂房也是用新技术建造,没有木材,而是钢筋混凝土——嬴政觉得技术也是螺旋前进的,这跟他们现在的版筑法修城墙好像也差不多,只是换了材料。
钢筋是平炉炼钢得到的优质钢材,非搅炼法所得难以控制碳含量的旧钢材可比。
这使得厂房建造不需要运送大量木材为梁了,建造过程不算快,因为建筑队在练手。
嬴政打算等他们熟练之后再扩张,以后将天下的大山划出保护区不允许开采。
他不允许他的关中基业变成黄土裸露的地方。
包括他的宫殿,以后也都采用新法,少用巨木大梁,至于黄肠题凑这种葬仪也要禁用。
水土流失不仅会让关中失去沃土,也会让现在的大河变成“黄河”
,让帝国的黄河中下游饱受其苦,花费不知多少财力和心力去维护。
他既然知道了,当然要阻止这种事。
现在这座厂房宽大而又敞亮,放满了用蒸汽驱动的机器。
在生产效率上来说,其实现在的纺织厂并没有比原来先进多少,但它使纺织厂摆脱了水流的限制,不必局限在水边,也不必受枯水期的影响,才能更好的推于天下。
嬴政看了眼他的儿子们,看见他们若有所思,回去之后他会考他们。
而他的臣子们大部分的心思显然更单纯,明显是在琢磨怎么从中分润些财富,只有少数人脸色深沉,想到更广阔的远景。
他本就主导了天下的大变,也不怕再主导另一场风暴。
大秦本就是时代中的弄潮儿,不进则死,连退路也没有,他就是要在死地里争一线生机。
从纺织厂回去没多久,楚地取士所收到的上书被送了过来。
并不是全部,李斯和王绾带着人先过了一遍,把一些抱着侥幸胡言乱语的先筛下去了。
长久来说,这个工作会在县一级就完成,但是现在新纳入统治的土地上,那些县吏大部份都是旧人,嬴政对他们完全不信任。
让他们筛选,会不会因贿、因恩、因仇、因人情,而故意筛去一些人,而将另一些人的文章送到他的案头呢?自认只有一点点强迫症和控制欲的嬴政不喜欢这个假设,所以宁愿全收过来,让有空的重臣替他筛一遍,然后他亲自看。
等到那些人都换过一遍,六国之地真正成为秦土,再建立一套新的制度去减轻中央朝廷的负担吧。
他看到了沛县的名单,不出意外有刘邦的名字。
嬴政平静地放到一边,又继续看下去。
加考的那一科很少能挑出真正可用的人才,偶尔挑出来的,一看名字都是熟人。
比如说范增。
嬴政看史书时比较能确定像项梁项羽张良这类人的立场,他们对秦自然是抱着一种你死我活的态度。
也比较能确定刘邦、萧何、英布、韩信这些人的立场,他们应该不像前者,要么是在乱世中萌生了野心,要么仍是战国时“士”
的心态,怀抱自己的才华,渴望择明主而从。
至于这个明主是秦是汉,是楚是齐,其实不重要。
只要满足两个条件就行,第一,知我;第二,确实是明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