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第45章
这一老一小、一枭一虎,搭配起来这是直接把他高高架起。
(枭雄、虎臣,虎臣指勇猛忠心的将领,《诗经》:矫矫虎臣。
为了小毕特意查的词,感觉不常用,注释一下。
)
但好在他有一身老戏骨。
李唯深吸一口气,摆出一副惊讶略带惶恐的模样,赶忙大声否决道,
“素闻神器有归,必待德劭。
皇祖天可汗戡乱定鼎,功格穹壤。
如冲人者,年未及冠,勋不逮百一,怎可承大统耶?
昔《礼》有三让,今固当辞,望诸公察吾悃愊,毋复劝进。”
李唯早就是个能无障碍生成奏疏体的标准学术派古人了。
更何况这可是登基前的重要流程,他岂能不早有预演?
他也确有此意,只是没想到,不需要自己暗示些什么,毕力格+赫连孛=仰体宸衷、先意承旨。
他上述的否定回答,传达给了毕力格与赫连孛肯定的意思。
昔《礼记》有三让:故礼有摈诏,乐有相步,礼之三让。
三辞三让作为系统化的礼仪,始于尧舜禹禅让,成熟于周礼,又经过汉朝的演变,使其成为在权利更迭中尤其强调天命所归时的正当性礼节。
唐代也严格遵守三辞三让的礼制,在距今百年后撰写的《通典》中也尤其强调了‘初辞称冲让,再辞称固让’。
三辞三让在武周统治下的693年还没有成明确的体系,但唐朝这个时代的人认这个周礼演变的汉礼。
作为一名成熟的帝王,李唯是要精通一些必修课的。
三辞三让这套政治表演艺术的本质,其实是《韩非子》中‘刑德二柄’的理论外显。
以‘三让’之德行收天下人心,以‘三推’之威严固帝王权柄。
这套表演中,
凸显德行很好理解。
谦逊嘛,能忍耐嘛,以德服人,民心所向嘛。
而理解其为何能凸显帝王威严权柄,则需要一些法家思想基础。
三推之威,源于法家的‘势治’理论。
《韩非子》:势位之足恃。
帝王通过三次推辞,将实际兵权转化为天命所归的威势。
这是对韩非子所言的直白翻译,仍是有些抽象。
代入自身来举例,则会通透些。
李唯如今通过科技兴国执掌了强横的兵力,这样的李唯直接登基,他靠的是口径所代表的真理。
但经过三推三辞后的李唯登基,那他就不一样了。
他拥有强横的物理实力,但他同时具备了符合礼记所要求的一切等同圣人形象的谦逊美德。
而又因为李唯实质性的物理实力,没有人敢真的因为李唯推辞登基称帝,就真的把推辞的话当而真不让他登基。
所以李唯一定会在众人的簇拥下登基。
而推辞登基数次,民心所向的李唯,这时是因为什么而登基?
是因为他既具备了良好的德行、万众一心的推崇啊!
大义美名俱在,乃大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