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临行前,李工特意找他谈话:“你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甚至危险。
但记住一点??你的任务不是改变别人,而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答案。”
年轻人郑重地点了点头:“我会记住的。”
夜色再次降临,深圳湾畔的联盟总部依旧灯火通明。
会议室里,新一轮战略讨论正在进行;研发中心内,工程师们仍在调试最新算法;千里之外,江苏试验田的智能灌溉系统自动调节水量,非洲村庄的健康监测设备持续运行,东南亚的农田数据源源不断地上传……
联盟的脚步从未停歇。
他们的故事,仍在继续。
马拉维南部的修复工作仍在持续,尽管临时山路已经打通,但运输效率远不如正常公路。
为了确保设备能够及时送达,赵工决定在当地村庄招募一批熟悉地形的年轻人组成运输小队。
“我们不能总是依赖外部力量。”
赵工对团队成员说道,“要学会利用本地资源,解决问题。”
这些年轻人虽然没有专业物流经验,但他们熟悉山林小道,懂得如何避开泥泞地带。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们学会了使用简易GPS定位系统,确保设备能准确送达安装点。
与此同时,李工带领的技术小组开始优化监测终端的部署方式。
由于部分地区交通仍受限,他们尝试将部分终端改用无人机投放,并在落地点预设简易组装工具包,由当地培训中心派出的学员完成后续安装。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王磊在远程会议上评价道,“如果我们能在复杂环境下实现自主部署,那将是技术应用的一次飞跃。”
果然,几天后,第一批通过无人机投放的终端成功上线,数据回传稳定。
这一突破让整个项目组士气大振。
“这说明我们的技术不仅先进,还具备高度适应性。”
李工在晨会上激动地说,“只要方法得当,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而在东南亚战区,印尼的热带作物模型迎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气候异常频发,传统预测模型出现了偏差,部分地区的橡胶产量预测误差高达20%。
林博士迅速组织数据分析团队进行复盘,发现是气象数据源出现了问题。
由于当地气象站维护不及时,导致采集到的数据存在滞后性和偏差。
“我们需要建立更稳定的本地数据网络。”
林博士在内部会议中提出,“可以考虑与高校合作,培养一批专业的农业气象观测员。”
于是,日惹大学成为首个合作对象,联盟为其提供传感器设备和数据处理软件,并派遣工程师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观测。
短短一个月内,新建立的五个微型气象站便开始向数据中心上传实时数据,极大提升了预测精度。
“这不仅是技术输出,更是知识共享。”
林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体系。”
在国内,西北“移动政务站”
的推广也进入深水区。
虽然系统功能不断完善,但一些偏远山区的老年人依然不会使用智能手机。
赵工决定亲自下乡调研,寻找更贴近实际的解决方案。
在宁夏某县,他遇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农,名叫马大爷。
老人拿着一张泛黄的医保单据,反复询问:“我这个能报销吗?能拿多少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