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极高!
竟还都用的琉璃,太奢靡了!”
“便是买地怕也没有这样的高楼!
使团超市当没有这么高的!
想看个顶,几乎要翻过去跌一跤了!”
“瞧着是没有,这个更高不少了!”
“这就是所谓的‘大报恩寺点仙灯’么!”
“也不知道羊城的大图书馆,能不能相比……”
楼高百丈,在琉璃塔这里不是个夸大的词汇,虽然不知具体多高,但当真是高耸入云,让人心旌摇荡,直呼此行不虚。
众人都认为,琉璃塔足以压住金陵这一日畅游的阵脚,让人打从心底叹服大敏的能工巧匠,为这样的名胜居然诞生在本朝,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可是,这样交口的称赞,在离开报恩寺之后又很快地单薄了起来,人们兴奋的议论之声又很快平息了,因为他们再一次地回到了大报恩寺残毁的庙群之中:大概数十年前,庙里发生火灾,把殿堂烧毁了百十间,自那之后,一直没能筹到银子重修起来,大报恩寺的庵堂由此残破。
有些地方简直是残垣断壁。
只有琉璃塔附近的大殿还算完整,虽然僧众在那处开了新的山门,但过往游人回城还是要从废墟经过,所见这些年代久远的残屋,也不免唏嘘,仿佛透过了这些旧屋子,见到了敏朝国力的稀薄,毕竟,这是琉璃塔所在的地方,居然连这里都重修不起来了,可见……
再往回看,初暮的夜色之中,琉璃塔熠熠生辉,流光溢彩,在夜空中仿佛还要压过初生的明月,而这些残桓反而似乎更衬托了它的华美出尘。
它就这样骄傲地矗立在夜空之中,作为当今天下最不可思议的建筑,似乎仍在向世间证明着它所代表的朝代,曾达到的强盛与文明的高峰。
尽管在它足下的人,所见到的不但有它的美丽,还有那美丽之中不可忽略的,王朝末年那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倔强和悲凄。
这一幕是极美的,却也极为感伤,它所散发的强大的感染力,似乎竟跨越了重重红尘的迷障,点化了这些顽劣莽汉的灵性,让他们一时也丧失了言语,沉浸在了这样复杂而幽怨的美丽之中。
事后想来,他们对于金陵,甚至于对自己所身处的敏朝,所有全部的印象和领悟,似乎都在这一幕之中。
第966章之江道爱戴六姐
待到从金陵离开,重新回到京杭大运河的线路之上,这一趟漫长的旅程,也就快到尾声了,主要是从金陵回到广陵之后,再往下走,出了镇江就算是进入买地的地界了,从常州开始,姑苏、湖州,武林,这就算是到了大运河的终点。
接下来将无法再维持运河两岸有厢军和侍卫护送船队的局面,因为从武林再往南去广府道,怎么看都是坐海船最方便。
如果不从武林港口上海船的话,那也要走钱塘江去衢县,再从衢县换陆路去云县,在云县上海船去广府道——总归都是要坐海船的,从云县到羊城港,不论是陆路还是内河水运都非常周折,便是钱塘江两岸也远远谈不上能让大队人马在堤岸跟从的条件。
大运河两岸,在北方以平原为多,而且毕竟是人工河道,堤岸屡屡修筑,这才有走人的条件。
船一过浙中,到了南部两岸都是崇山峻岭,人在岸上跟?很多山完全没有路走,可以说是人迹罕至,原有的村落现在都荒废了,走在山里,连吃饭的条件都没有!
“荒废了……自然都是下山去了,山下有工做,想种地也有地种,还在山里待着做什么呢?”
在常州,到营地里来兜售特产的小贩就是之江道人,大家反而是在他这里买到了镇江香醋,因为在镇江时,他们没有进城。
他是这样说的,“我们之江道的人还是很喜欢做工的,既然有事做,能吃得饱饭,我们就服从六姐的管理。
她要我们怎么样,我们也只好照做——万幸,六姐对我们倒很宽厚,并没有薄待什么。
不像是敏朝的未皇帝,总是记恨我们江南、之江道的百姓拥戴陈友谅的事情,对我们多加刻薄。
读书人不知道,我们之江道的老百姓,倒挺喜欢买活军的。”
这大概是实话,大家很快发现之江道的民风和北方是完全不同的,大概是因为他们这里耕地很少的缘故,之江道的百姓头脑非常灵活,并且乐于做工从商,不像是北方人总觉得田地是根基,而且性子板正比较执拗,做起事来,一板一眼,总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哪怕是在运河沿岸的敏朝州县,他们这些厢军一到,当地的衙门也就都约束百姓不得前来滋扰,而百姓们也没有过来滋事的,大概就是这心理在作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些穷当兵的能有几个臭钱?就算猜度着有生意可做,也宁可不来烦这个神了。
但,一过了敏朝的地界,到了买活军的地盘上,他们被安排歇宿的营地前头,就有小贩的身影出现了,负责接待这些厢军的买活军吏目,譬如刘营长等人,也更活跃得多了,每天歇宿下来,都会出去逛一圈,然后带些货物表回来给大家看。
——倒都不贵,是小本生意,譬如在常州就有人卖上好的镇江陈醋,一文钱一碟子,虽不多也能尝个意思,要说起本来,不过是一两成的利润。
但之江道的小商贩,对于这样微薄的利润也不厌其烦,认认真真,做买卖的态度是一丝不苟的。
他们认为,虽然营地的厢军大概是钱不多,只够做一些‘穷生意’的,但这里五六千人,哪怕只有五六百个家里还算是殷实,这些人里又只有五六十人来照顾了他的买卖,这里也就有一笔钱可以挣的了。
不但小贩的思想很活泼,便连衙门的态度也是不同,在敏朝,一件事要办成,先要找办成的道理,倘若没有先例,那谁也不愿点头。
可在买活军这里,道理不是这样说,要办一件事,衙门如果找不到反对的道理,那就要给他办成了去,一件事先设了立场是要给他办掉的。
因此,哪怕小贩跑到厢军这里来做买卖,大概会一定程度上扰乱秩序,或者引起使团的不快,买地的衙门也就只是设了个规矩,让他们只许在营地外头做买卖,不要擅入别人的营地,免得惹来误会,也就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