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冉明沉吟道:“江南初定,人心不稳,若是强制动迁富户,会引起动荡!”
谢道韫道:“是否动乱,要看怎么做。
其实如今明眼人谁都知道,建康虽然与洛阳、长安一样,并列成为魏国三大陪都之一,但是建康沿落已成事实。
只是人情贪惰厌劳,既然生长于斯,除非有大利益或者大迫害大部分人便不想动弹。
陛下如今要做的,也只是设法推动一下他们而已。”
冉明思考了一下,渐渐有了主意。
随后冉明召开内阁会议。
按照魏国内阁制度,县以下官员内阁可以自行按照制定委任,而郡太守和州刺史这一级别的官员,则需要内阁提名,皇帝审核。
对于新置楚庭二州的官职争夺,显然没有中南半岛三州热门,虽然以前中南半岛也被中原认为是化外之地,蛮荒地带。
然而经过冉明和司马聃对中南半岛的开发和探索,这里的情况渐渐被人们熟悉,虽然中南半岛热了一点,风大雨水多,可是这里的气候是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度,任何人都非常重视农业,咱们的老祖宗对于良田,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据之门外的,所以对于中南三州州郡官员,很多官员都认为新建之地,容易出成绩,所以争着前往这三州之地。
,!
可是对于极西的楚州和庭州而言,则不怎么热衷了。
可以说兴趣欠缺。
等到内阁诸臣到齐,冉明道:“庭州与楚州乃大魏新置之地,为了平稳过渡,朕拟在庭楚二州的基础上,设立安西大督护,负责管治庭楚二州之民政。
不知内阁对安西大督护可有什么推荐人选?”
负责二州的大督护,魏国从前可没有这个官职,而且也没有前例可依,不过楚州和庭州虽然只是两州之地,但是这两州却是魏国最大的两个州,面积加起来足足五百多万公里,几乎是东汉十三州面积之和,管理这么一大块地方,不仅需要忠诚、资历、威望,更需要能力。
如今魏国朝廷里有能力的人不在少数,可是附和这上述四个条件的人,还真不好挑不出来。
首先要说资历,魏国领土扩张非常快,能符合一州刺史要求的,大部分都在任上,如果要挑选安西大督护,首先要考虑原二十一州刺史、其次是各部堂尚书或侍郎。
冉明看着众人皆沉默不语,冲首相王简含笑问道:“王首相成竹在胸,莫非已有考量?”
王简一时语塞,喃喃道:“陛下,不知韩康伯此人可否听说过?”
韩康伯,就是韩伯的表字。
此人东晋历史上有名的玄学家、训诂学家,幼年家贫,后举秀才,征召着作郎,都不任。
司马昱为司徒时,引为谈客,转从司徒左西属转任抚军掾、中书郎、散骑常侍、豫章太守、侍中(全称为中书侍中,就是无丞相之名的丞相。
)冉明寻思着,韩伯论名气虽然不如谢安和王坦之、郗超之流,但是也算是东晋仕林翘楚,名满天下,关键是此人非常拥有真才实学。
观其履历,从佐官到散骑常侍转为太守,再到侍中,也算是从地方到中央,各级经历都有。
不过冉明并没有立即决断,而是冲内阁众副相道:“朕与韩康伯不熟,不知众位爱卿意下如何?”
御史大夫王宁出列躬身道:“陛下,韩康伯有守牧一方之大才,而论思辩亦举世无双,然督安西夷民,无疑鸡同鸭讲,臣举荐铁道部侍郎崔逞,逞有干才,善抚民,足以担挡大任。”
其实王宁反对韩伯,不是因为韩伯能力不够,而是因为韩伯是东晋归附官员,属于魏国南系,这些南系官员大都依附财相谢安门下,他就举荐了北方清河郡东武人崔逞。
崔逞出身名门,而且其父崔遇亦是永兴之祸十万军民死难者一员,属于魏国功勋之后。
冉明岂会不知这内阁诸相之间相互竞争排斥,冉明莞尔一笑,就在这个时候财相谢安道:“陛下,不知景略如何?”
景略就是王猛的表字,王猛是谁在魏国没有人不知道,他是冉明的老师之一,当朝帝师,冉明的谋主,铁杆心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